来源:人气:302更新:2022-07-31 20:59:12
1905电影网专稿 电影《三个字》官宣部分杀青,导演娄烨罕见在社交平台发文,并晒出主创片中的造型,易烊千玺、李现、春夏等青年演员的身影,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其中,凭借《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长津湖》系列等作品,跻身百亿票房影人行列的00后小生易烊千玺,尤为惹人关注。《三个字》将是这位目前最具商业价值之一的年轻演员出演的首部文艺片。
除此之外,“吴磊首次出演文艺片”的话题,也随着电影《草木人间》的开机,被不少网友顶上话题榜。
同为当下炙手可热的青年演员,从商业属性更强的电影,跨越到受众较少的文艺电影。他们本身能为这些影片带来什么呢?
受电影艺术表达的限制,文艺片在整个电影市场仍属于特殊门类,即便这些年一直有不少明星偏爱文艺片,更是因为出演而成为影片后期宣传中的流量担当,可归根结底,这种数据并没有为电影带来更直接的票房收益。
那这群逐渐在用作品说话的年轻演员,以及他们身后的拥趸者,能否改变文艺片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呢?这个答案自然只有电影未来上映之后才会知晓。但最重要的是,这群青年演员能否打破市场的标签,为自己和作品正名呢?
“模糊界限”
早在《三个字》尚未正式官宣的时候,不少有所耳闻部分主创阵容的人,就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了路透。所谓“吃瓜不信瓜”的原则,大家始终没有对其过多的动作。
随着影片的正式官宣,与影片相关的话题直冲热搜。这个阵仗,对于娄烨的作品而言,似乎是少有过的待遇。
相比而来,《草木人间》在官宣开机前几天,就已经有人在网上售卖剧组拍摄的通告单,演员阵容早已是大伙儿心知肚明的事情。
其实,这并不是青年演员第一次涌入文艺电影圈子。早在井柏然出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时,不少媒体就打出“转型”的标签。同年,电影《地久天长》上映,王源的参演更是引起了不少的关注。
一时间,称赞和批评接踵而言。
至少最后的结果而言,这两部电影均是目前两位导演职业生涯中,票房最高的作品。
很难说明有直接的联系,比如我们很难忽略两尊银熊奖杯为《地久天长》增色不少,《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离不开的全明星阵容,以及背后擅长商业片操作的光线影业。
先不论知名度较高的青年演员和文艺电影结合必然会获得什么效应,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类文艺片的创作通常会过分依仗某群演员,比如秦昊、黄轩、张震、赵涛、黄璐等等,又或者是素人演员,比如贾樟柯电影里的演员,毕赣电影里的陈永忠等等。
尽管这些演员和固定的导演班底合作,逐渐摸透彼此的创作方式,演技上也更为娴熟,但久而久之,所谓的“文艺片男神”“文艺片女神”便成为了他们的标签,似乎一提到文艺电影,观众脑中来来去去都是这群人。
标签是用来打破的。在秦昊、黄轩、张震等演员逐渐试水电视剧之后,这种界限似乎进一步被模糊。
回到年轻演员身上,尤其是新时代的娱乐背景下,不同的人背后对应着不同的造星路途,有的是童星发展,有的则以选秀出道,种种唱跳多栖发展,逐渐走上演员这条道路。
当演员的商业价值被树立之后,外界对其有种各种标准——商务代言、电视收视、电影票房等等,一切数字,似乎都变得不一般。
从商业电影的热闹,平移到文艺片,背后跟随着的迷妹们也让导演们开启了新的世界。导演王小帅就曾在采访中谈到,拍摄过程中,被王源粉丝探班吓到。
“重塑”
听到青年演员出演文艺电影,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演技。
粉丝们也激动,少了特效商业包装的电影下,演员们卸去往日的妆化,能真正用演技证明自己。虽然商业片同样需要演技去支撑,但大众会有个共识:文艺片中的表演更为考验。
有的文艺片导演拍摄风格,偏爱一镜到底,或者手持跟拍,对于演员而言,要有扎实稳健的台词功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比如娄烨导演的拍摄风格,时常架着机器,任由演员自己发挥,就连老搭档张颂文都不忍“吐槽”;顾晓刚前作《春江水暖》中,就偏爱对长镜头的使用。
常年浸淫于文艺片创作的演员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说,在这类影片中磨练出来对生活感和烟火气的理解,也是很多演员难以超过的。爆火的《隐秘的角落》中,秦昊、张颂文、王景春、李梦等演员,均是这类电影出身的戏骨。
当然,对于启用这些有话题的青年演员的导演而言,在宣传期中,时常反复被问及,用流量是否为了获得关注。
李玉导演在多数人的标签中,是一种文艺片导演。
其新作《断·桥》便邀请了王俊凯参演,她有自己的标准,“我真的不排斥流量,不是用了王俊凯我才这样讲。因为我看的是人,不是那些帽子。我也不管你演过什么、唱过什么,我要见到人。”
外界对于这群演员参演最大的担忧是,在那么繁忙的各类工作业务里,他们是否能真的留出时间给剧组。
当李玉希望王俊凯能减减重的时候,他立马瘦了20斤。甚至在开拍前,她安排王俊凯到一家小维修店体验生活,结果对方老板娘更笨没认出面前这个坐拥8000万粉丝的青年偶像。
二度合作的演员范伟,更是不止一次在采访中夸赞王俊凯,“他没有一点儿偶像的影子,用行话讲是都不拉松。其实年轻演员可能更注重技巧,但他把这个角色装到心里去了,也磨练了很长时间,演得非常惊艳。”
在文艺电影这种足够自由的拍摄剧组,或许演员对于自己的表演是一种重塑。
吴磊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当时看完《春江水暖》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对自己的表演产生了质疑……”
“新可能”
随着市场的发展,在电影节和商业变现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候,年轻演员也越来越愿意用自己的行为,去支持艺术电影的发展。
尤其是每年的FIRST青年影展和平遥国际影展中,都会涌现出一批口碑不俗的文艺佳作,这些作品在迷影圈或许有声量,但难能走上更大的市场。
这些影展每年都会邀请有话题的青年演员加入其中,用他们的号召力去支持艺术电影。
有些粉丝在听说演员出演某位导演的作品之后,主动看完了导演过往的作品。他们希望从这些作品中,找到未来这部作品的调性和可能性。很显然,这种行为,对于电影本身而言,同样是一种变化。
不可否认,目前大多数文艺片的关注度较低,票房也是千万徘徊。但文艺片本质上仍追求电影艺术,它和商业电影有时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对于演员而言,这种界限同样是模糊的。
文艺电影的发展和创作,从来缺的不是明星和流量,而是真正在完成作者表达的时候,还能考虑观众的观影习惯。试图单一用“流量”的作品,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必然都会是一种失败。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员横跨文艺片,当所谓的“流量”注入这个池子的时候,我们或许依旧把目光放在作品最终的成片。期待演员们在这种自由的镜头下,找到表演的快感,也能用它变成自己未来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