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这么两张新闻图片,一张是在战斗间歇,体贴入微的美国大兵正给被俘的塔利班分子喂水;然而这并非快门按下的真相,将图片往左拉成全图,人们看到这个“被呵护”的敌军赫然暴露于先前被剪切掉的士兵枪口下。

面对阿拉伯之春尤其是埃及革命这样波及全球一年多的新闻大事件,尤其是事件全貌在不同媒介传播信息流下的损耗,深度参与了革命的导演尤斯里.纳斯纳拉(Yousry Nastallah)有着一番特别的认识。电视画面单向度的带给我们一个喧嚣混乱的开罗,每个人都成了倒穆(巴拉克)运动中塔利尔广场的一个小黑点,革命被赋予了冲撞、铁栅栏、催泪弹等简单具象;勇敢的博客们放到博客上的某个震撼性瞬间,也立即让网民黑白立下的认定这是“好的革命者”,那是“坏的镇压者”,“所有一切媒介都无法给出新闻的全貌,于是马歇尔.麦克卢汉那些关于传播的理论和想法就涌上了我心头”,尤斯里阐述道。

阿拉伯之春来临时,尤斯里正拍摄的新片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而当关于传播的思考和影像实践同时被突如其来的剧烈革命打断后,一个结合纪录与剧情、现实与虚构、参与同表演的大胆实践又立即开始,因此也就有了这部“时政电影”《战役之后》。

电影的起止源于埃及革命里的真实时间(事件),并分别以在尤斯里眼里“毫不全面”的电视新闻画面呈现:2011年2月2日,支持前总统穆巴拉克的骆驼队伍冲入塔利尔广场的集会抗议人群,造成严重踩踏事件,是为“骆驼战役”;2011年10月9日,倒穆成功后的群众继续在Maspero的电视台前集会,以要求全面民主选举,遭到军队开火袭击,导致3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是为“黑色星期日”。而旨在通过虚构剧情,对新闻全貌做还原努力的电影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战役之后”。

无惧大是大非逻辑的导演,将网络视频里“坏的镇压者”挑出其一,艺术化的拨乱反正为电影中可怜可悲的男主角Mahmound。他是策马狂奔着冲入集会正义群众的反动势力,却因不能阻挠民主的滔天激浪,而在倒穆革命成功后,成为社区的弃儿,连那匹站错历史队伍的老马都躺着中枪,不能获得社会粮食救济。现实中,这批“骆驼马匹冲锋队”事后被证实基本是来自金字塔脚下Nazlet El-Samman村的贝都因人,被时年负隅顽抗的穆巴拉克以金钱收买;电影中,这层利用关系又更进一步,头脑简单的村民大多靠拉金字塔游客骑马赚取基本生活费,革命的到来让埃及旅游业遭受重创,Mahmound也被轻易说服,相信只要驱散集会人群,旅游业就会复苏,饭碗就得到保证。历史洪流让这一承诺根本没有兑现的可能,Mahmound的所作所为也被手机视频抓了个“现行反革命”。

“坏的镇压者”Mahmound,成了新局势下youtube的受害者,作为“反动势力毒苗”的两个孩子也在学校被“正义的民主势力”欺凌,直至碰上一个偶尔走进村里的高收入金领、广告公司高层Reem。于是,一则屌丝与高美富的现实童话接踵上演。Reem位于Zamalik富人区的高级公寓,与Mahmound位于Nazlet穷街陋巷的破屋形成影片中鲜明的阶层对比,也让女金领Reem“走基层”的行为,更像是《1951年欧洲》中英格丽.褒曼饰演的遍访民间疾苦的美国贵妇。导演尤斯里也承认他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尤其是罗塞里尼的极度热爱,“我参考了很多罗塞里尼的早期电影,学习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叙事方式,《1951年欧洲》更是展示了在国家变迁中,丢失尊严后那些伤痕累累的灵魂。”

Reem与Mahmound的邂逅和浪漫是短暂的,如同这个男导游最抢手国度的一切一夜情。然而,代表着导演自由化梦想的Reem,却将后穆巴拉克时代群众广泛参政的热情带到了保守的乡野,Mahmound的妻子和一度排挤他们的邻里重新携手走上广场,完成尤斯里试图揭示的“新闻全貌”——曾经“坏的镇压者”转身成为“好的革命者”。可惜,罪恶的枪声又响起,不管广场上的群众曾经是根红庙正抑或恶贯满盈。

“生存、自由、尊严”的革命口号,随着结尾字幕萦绕不断,从战后意大利到革命中的埃及,始终难以真正得到。

战役之后Baad el Mawkeaa(2012)

又名:战斗之后 / Apres La Bataille

上映日期:2012-05(法国)片长:122分钟

主演:Menna Chalaby Bassem Samra Nah 

导演:尤斯利·纳斯尔拉 编剧:尤斯利·纳斯尔拉 Yousry Nasrallah

战役之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