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这部影片将小空间变成大舞台,将大人物变成小人物,演了一出地道的好戏,道出人世间冷暖。
整部影片讲了被病毒围困在酒吧的十一人,在生死抉择的时刻的各自选择,与他们组成的种种闹剧相结合,组成了微恐微喜的一百多分钟。
我们先从剧中的戏剧性道具开始,贯穿全片的道具有两个,一个是物质道具——枪,一个是意识形态道具——bible。它们两,各表一极端,一个是暴戾的开端,一个是前进的指引,甚至每每圣经的出现剧情都非常贴合的迎合它,将它的内容变成现实。在乞丐一次次道出未来,观众也不再忽视这个小人物,在观众心里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每每钻研乞丐的话语,基督教也在观众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乞丐不断预言,圣经已根深蒂固的藏在观众的潜意识中。至于“枪”,每换一个主人,便会有流血便会有死亡。出现在法西斯警官手中,肥胖回国警察死与病毒。出现在大胡子手中,乞丐于其互相残杀。出现在乞丐手中,乞丐双肩各挨一枪。出现在妇人手中,牺牲般神圣的自杀。
为什么称为地下沟渠,因为五位求生者不断的向下求生,越向下,杀戮就越多,越黑暗,以至于走出黑暗却逃不出阴霾。人物性格也自上而下的发生巨变,正常-反转-扭曲。当灾难降临到头上时,或许第一反应是无关紧要等待救援、手忙脚乱到处窜又或者胆小如鼠不愿面对......无论你是哪一种性格,最后都会因求生或主动或被动的沾上血迹,表情也因恐惧而变得扭曲,群人的地方都会变成人间地狱。就算是能从中抽身,心底也会被黑掩埋。其实,无论怎样,都只能待在炼狱接受良心的指责,肉体的痛苦。所有的逃出也只不过是假逃离。就像电影中不同性格的五位人物,在沟渠里还不都是扭曲成同样性质的黑暗,结局不也死的死伤的伤,别看爱连那最后拥抱了光,其实内心早已如死灰。
既然是传教,就少不了基督教中神圣的牺牲。“牺牲”是在影片最后部分才被拉入主线,而且每一次牺牲都比前一次更凸显,占用篇幅也更大,共三次。第一次的牺牲是爱连那勇入恶臭沟渠,衣冠整齐,仪表堂堂的淑女爱连那,在一出场观众就由她脸谱化的外表明白,她一定是一个爱干净高水平层次的人。虽然是个不作为的花瓶式人物,在众之期望下也献出了自身,任由洁净的身躯浸入污水。第二次是妇人大义凌然的牺牲,她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自己,同时也是为她之前所显露的丑恶进行赎罪。第三次是纳乔在光束下为爱牺牲,也是章节刻画最深刻的一次。(第二三次都是电影管用套路讲牺牲,并无什么特别,甚至还为纳乔牺牲强加了爱情因素,这里就不细讲二三次的牺牲了)说只实话,纳乔牺牲时的光暗对比,和构图
都堪称电影亮点了,但是导演却给压轴的好戏强加了爱情因素(纳乔和爱连那并没有多熟悉,谈何爱情),给传教的档次瞬间拉低一档,确实不明智。而压轴的杀戮
除了斯坦尼康用和光影构图用的好之外,并无多大特色,浪费掉了好视觉效果传达信念给观众的好时机。
在黑暗的环境,在被烤的焦烂的人性之下讲光芒万丈的牺牲,是不错的想法,也是整部影片的最亮之处,同时也借助戏剧性的力量把传教拉到了一个最高峰,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至于“人间自有真情在,世间冷暖揭自知”的人性电影的基本剧情要素我就不介绍了。在最后,我想推荐给大家这部影片,因为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能掌握这么大的主题,确实是值得惊叹的,影片中演员的敬业程度也需要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