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碟的时候以为这是部波兰电影,也没细看就买了。看了一半后觉得这导演还是挺有水准的,就专门查了一下,才发现本片导演是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我在网上查本片资料时发现howie同学和卓别灵都觉得本片一般,所以评价都不高。他们对本片都很简单地提了一下,文字少到我可以直接全文引用——
  
howie:“《大罢工》(Strike),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The Ninth Day》之后的新作。我也大罢工,睡着了。其实很多时候,这些老人家的情怀也蛮土的。”
  
卓别灵:“《铁皮鼓》施隆多夫的新片,从六十年代一直跨到八十年代初,波兰造船女工的经历,结尾落在波兰工人大罢工。配乐,还是配乐,好听啊打击乐很象工厂里的机械撞击声。但对于一位大师来说,这片子只能算及格。”(原文没有标点)
  
但我看完以后很感动。可能因为我去过格旦斯克造船厂,所以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质感是不同的。让我很无奈的是,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和主题我没法仔细讨论,因为必然会涉及很多中文博客里的敏感词——我已经在使用“google中国”的时候体会过这一点了。
  
但无论如何,我不同意howie同学说的“情怀蛮土的”这个评价。在格旦斯克造船厂外,有一座纪念1970年格旦斯克罢工的纪念碑,是1980年造船厂工人捐赠材料和人工修建的,三年的劳动量只用了三个多月就完成了。这种力量和情怀,我想无论何时都不会是土气的。

纪念碑照片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991384458/


后来我和howie讨论这部电影时有一些文字往来,整理如下:

虽然本片可能不是施隆多夫最好的作品,但他作为《铁皮鼓》的导演,对格旦斯克的了解还是其他欧洲导演所不能及的。本片的女主人公阿格尼斯卡是否真有其人我不知道(补记:后来查到资料说有人物原型),起码从我了解的资料是无法确认的,但从某个方面来说,《大罢工》这部电影讲述的格旦斯克工人运动,和团结工会的兴起过程,我觉得还是蛮有情怀的。

作为改变世界格局的东欧巨变的源头,团结工会的兴起,和格旦斯克造船厂以及电影中提到的1970年大罢工有着直接关系。这些背景知识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如果不知道的话,就会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完全不同。在国内用搜索引擎好像是搞不到这些东西的,因为都是敏感词。妈的。

但很奇怪的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我小时候就是在类似的一个国家工厂长大的,对那种产业工人的生活环境是了解的。那种国家工业化的梦想,和个人梦想的关系,微妙之处就在于这样一部讲述波兰工人的电影,却能让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那是一种个人梦想不断地破灭和挣扎的过程,而这部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的很好。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关于改变。波兰作为一个天主教国家,也是它成为第一块倒下的砖的主要原因。电影里也专门提到了教皇保罗二世,因为他是波兰人。他对波兰工人运动的兴起有着直接的联系。我提到的那个格旦斯克纪念碑下,就有他的脚印被做成雕塑。

电影前面只有字幕提到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但没提到是否真的有阿格尼斯卡这个人物。如果她是虚构的,那么她的生活就直接贯穿起了团结工会的历史。影片结尾那场工人罢工和政府谈判的戏,基本上是真实地模仿了历史事件(我在格旦斯克造船厂看过“走向民主之路”的展览,和电影中展示的几乎一样,包括很多细节,那只巨大的圆珠笔,列宁像,会议厅等等)。

我对这种描述工人运动题材的电影,本能地有一种亲切感,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会对所谓的工人阶级有亲切感,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但我们又亲眼看着中国的工人阶级逐步、缓慢但又不可遏制地衰败下去,如同看着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在眼前腐烂但又无可奈何地选择转身遗忘。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电影,所以我只能从一部波兰电影中寻找感动。

关于你说的情怀,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不知道你说的情怀很土是具体指什么,但能看到一段历史用这种方式重新呈现,一种个人梦想用这种方式曲折地表达,我觉得这非常有情怀了。政治是我们生活中所有人都避而不谈但又永远无法回避的事,如同伏地魔禁忌一样让人无时无刻不体会到它的存在,但又刻意小心地掩盖它的存在。但好的电影,就是能够让你去思考自身和生活的荒谬,无论它是哪里的电影。对于电影的情怀来说,我觉得这很厉害了。

具体到电影技法的表达,我觉得对于大师来说可能仅仅只是水准之作,但对于观众来说,这种类似纪录片的手法应该是最合适的。因为对这个题材来说,任何努力增加观赏性和戏剧性的手法,都会损害主题。如同波兰斯基在《钢琴课》中的做法一样,施隆多夫在这部电影中努力将自己隐藏到幕后,这是到了年纪的导演才能做到的事情。

电影中穿插的一些真实纪录片的镜头,更是能够让观众从戏剧的虚妄中随时得到提醒,这一切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而这种历史和命运的交集,给人心的震撼远超过所有的戏剧技巧。虽然那一切都远远地发生在半个地球之外,但我们忽然发现,我们的历史曾经在那样一些人身上发生过,而我们现在看着别人的历史,却只能旁观。

这种感动,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情怀。




(上文是2007年写的,最近看了张猛导演的《钢的琴》,让我又想起了此片,所以找出来重发一次。上文中我说到,“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电影,所以我只能从一部波兰电影中寻找感动”,但是我终于在一部中国电影中找到了相同的感动,那就是《钢的琴》。)



(2015年补记:本片人物原型是 Anna Walentynowicz ,她的维基百科页面:http://en.wikipedia.org/wiki/Anna_Walentynowicz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在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机场坠毁附近飞机失事身亡,共有96人在事故中遇难,其中就有安娜·瓦伦蒂诺维茨。)

大罢工Strajk - Die Heldin von Danzig(2006)

又名:Strike

上映日期:2006-09-11片长:104分钟

主演:卡特琳娜·塔巴赫 安杰列·查拉 多米尼克·霍卫兹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编剧:Andreas Pflüger/Sylke Rene 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