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叫做《大屠杀:吞噬过去》,这听上去有点残忍,但是这部电影实则上讲的是一部伪纪录的科幻片,而主题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动物的怜悯造就某些人开始放弃肉食、蛋白等一切包含动物的东西,由此导演幻想到未来中人类完全放弃动物,并对以前捕食动物的罪过念念不忘的极端场景。
片中的“采访人物”,用较为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肉食者的不满:街头活动、行为艺术、电视台采访,利用各种方法,呼吁人们对动物进行通感,来挽救动物的生命。
首先,这种纪录片的方式让我想起了,某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十年》,后者里头的一个故事同样是利用伪纪录片的方式,表达了对某党的不满。诚然,分裂国家的思想我们不值得提倡,但是艺术的开放性至少我们不能否定。更重要,我最想强调的是,尽管两则电影多处思想都较为偏激,但我们首先有个大前提的是,我们不能太过当真里面的思想,毕竟从根本上来说,创作的方式是艺术再创造。我们作为观众,有时候当看个娱乐就好。就拿这部《大屠杀》来说,虽然里面的“人”的观点很极端,但其实本质上他们的世界观是存在电影里头的,就拿现实生活来说,由于食物链的稳定性,我们不可能让猪、牛,不断地繁殖。
尽管电影给我们抛出了一个两难问题,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人类是作为地球里最高级的动物,所以我们才有资格这么说。就好比踢足球那样,我们总会看到赢的一方安慰输的一方,很少看到反例。如果有一种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与人类形成竞争关系,乃至统治地球,作为人类还是否坚持“一切平等”的话呢——不到危机时刻,谁不想正义凛然?
在电影里面有一个镜头,是一位类似素食主义的领袖被肉食者所杀。在这个残忍事件后“素食主义”得到社会的同情,从而加快了这种精神的扩散。这可能算是一个隐喻:没有付出代价的声讨,注定只是一种隔靴搔痒。
伪纪录片拍摄手法千奇百怪,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灵动.鬼影实录》以及《死亡录像》系列的恐怖片,也有用在了《超能失控》这样的科幻片上。另一种情况则用在较为真实的“纪录片”上,最主要是通过人物的采访,旁白,对镜头质感的处理以及对纪录片的模仿,做到以假乱真。比较近似的例子就是《七日地狱》与《环药房自行车赛》,《大屠杀》则属于后者。

《死亡录像》里的视觉,镜头即代表观众/主角,观众与主角在视线上实现共鸣。

《环药房自行车赛》,还请来了阿姆斯特朗。

像《大屠杀》这样纪录片可以把一个主题可以用一种比较戏谑的方法表现出来,虽然整片都在批判肉食者,不过同时也过多地表现极端素食者的言行,很难不令人对这种激进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因此这种批判其实是双向的:表面上是对肉食的不满,同时也是表现对素食极端者的不理解。总的来说,我们很难去管束别人去做什么,但我们得要很清楚的是,自己在做什么。

大屠杀:吞噬过去Carnage: Swallowing the Past(2017)

又名:杀戮∶被遗忘的过去

上映日期:2017-03-19(英国)片长:68分钟

主演:萨曼莎·斯毕洛 詹姆斯·史密斯 詹姆斯·布鲁尔 马丁·弗瑞曼 

导演:西蒙·阿姆斯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