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系与绿流女士合作而成,版权同属于我们两人。
电影《进京城》讲的是清代乾隆年间徽班进京的故事,也是京剧前身的故事。拍的很好,值得一看。
一个时代的没落,向胡玫致敬
不过,京剧目前已经很难吸引到年轻观众,京剧前身的故事也很难吸引到年轻一辈的观众。古装的电影一直就没有古装剧那样爆火的命,这部又是戏曲题材,要吸引年轻观众进影院怕是很难了。
但我想说,电影确是一出好戏,像明清的世情小说,才子佳人、悲欢离合。可能这种故事会给人一种“有点老”的感觉,还有点像电视剧,但这都不影响电影的好看。
导演胡玫和编剧邹静之都有深厚的创作历史剧的经验,胡玫的《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都颇有格局,现在的某些网红宫廷剧和网文都有从中偷偷取经;而邹静之也是蛮全能的,戏谑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能编,沉痛的《归来》也能编,接地气的《爱情宝典》能编,文艺的《一代宗师》也能编。说真的,这两位编导能在一起创作,对观众来说是幸福的。
但是,又不得不说的一个现象,就是属于胡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仅是胡玫,还包括张黎、李少红、赵宝刚、张纪中等一代人,全都flop了。他们曾经在正剧市场上呼风唤雨,尽责尽职,用心用力,每个人都贡献出了经典作品。张黎的《走向共和》自不在话下,李少红的《橘子红了》《大明宫词》,赵宝刚的海岩系列,张纪中的金庸系列等,都是用心考究,经得起考验,都是上乘佳作。不过,转脸再看看他们近些年的作品,已明显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了,电影市场上文牧野、郭帆等人来势汹涌,出手不凡,正在取代老一代影人的市场地位,两项比较,让人嘘唏不已,一声长叹。
胡玫拍摄《进京城》,依旧是《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路数,努力贴近历史,从外景到服饰,都做工细致,细节考究,严丝合缝,符合历史的节拍,对于资深影迷来说,或者对于文化爱好者,依旧行之有效,会看得津津有味,并深受感动。但是,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恐怕就不再吃这一套。在偶像化时代,他们一旦follow了某人,那怕是抠图攒起来的作品,也能看得兴趣盎然。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尽管《进京城》看起来一点不差,但就是无法吸引年轻观众去看。唯一能说的就是,真的是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就像诺基亚的产品质量并不差,手感也好,但是在iphone、三星的冲击下,还是败的溃不成军。不是输给了自己,而是输给了时代,而且输得毫无尊严。
胡玫是一位不错的影视工作者,她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绝对值得尊重。《进京城》挺不错,还是希望对文化带有敬意的人去看一看这部影片。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影片,而是话剧,大概率可以成为一个爆款。论故事设定,比田沁鑫的“禅意三部曲”强多了。
《进京城》在讲些什么?
影片故事讲述的徽班进京前后的故事,以双主角的形式推进故事线。主角是一生一旦两位天才型徽剧名角儿。
武生汪润生是扬州春台班的台柱子。只因戏子的下九流地位,被未婚妻春荣家里拒婚,撕毁婚约。汪润生决定不再唱戏,带着春荣私奔,回老家种田,过男耕女织的生活。但是,在路上他们被官兵抓回,春荣被家人强嫁给山中老农,润生则不得不回到春台班,继续唱戏。该角色由马敬涵饰演,这位尚不出名的演员有京剧功底,基本扎实,而且学京剧时就专攻武生,演的不错。
旦角是名动京城的岳九,因同行忌妒并陷害,只好离开京城逃往扬州,忍气吞声地唱戏。又为了赢回清誉,不惜带病进京,为获得皇帝认可,宁死也要登台,保持了一位专业伶人的风骨。饰演岳九的演员是富大龙,这是一位目前被低估了的影帝级的演员。他精湛的演技,让岳九这个形象散发出了强烈的光芒。

汪润生与岳九,两个人,代表了两个时代,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岳九是功成名就的老一辈名伶,一生为戏而生,日日勤学苦练,保持技艺不坠。而且,岳九从来不看轻自己。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清看自己,无论如何都是要放光芒的。而润生则代表了年轻一代,将唱戏与生活分开,社会瞧不起戏子,他自己心底里也瞧不起,想唱就唱,不想唱就不唱,随心所欲。
同是遇上重大挫折,汪润生自暴自弃拒不登台,而岳九仍旧每日苦练技艺,毫不懈怠。春台班的老板徽商江春借岳九点拨汪润生:有人看不起唱戏的,但却也有人嗜戏如命,唱戏的人不能自轻自贱。
汪润生再度登台,这一次,他得到了京城来的凤格格青睐。好戏需要好的听众,凤格格知戏懂戏,也是行家,对他多有指点。譬如润生唱关公,开场大摇大摆就登台了,凤格格告诉他不可,此乃大逆不道之行为。关公是圣人,唱戏之人要对他心怀恭敬,出台时应该先用水袖稍遮颜面,侧身缓步入场,之后再收手亮相。这样的话,不仅舞台效果更好,还能表达出对关公的敬畏,向观众表示戏子没有倨傲不恭,没有大大咧咧以公关自居,还暗和了礼节,未有僭越。还有,凤格格还对关公的脸谱给出自己的建议,如何让用一道白线,就让公关看起来更有威严。凤格格还建议,既然唱戏,就要与自己的角色合而为一,要清心寡欲,葱姜蒜这些辛腥生发之类的食材,就不要再吃了。凤格格的这些建议,不仅让润生大为受用,连岳九都受益良多。
凤格格由马伊琍主演。马伊琍古装扮相还是相当不错的,赞!
方其时,正值乾隆帝八十大寿,为示举国庆祝,遂招百戏入京朝圣贺寿,徽班由此进京。
但这个时候资助春台班的江老爷突然离世,春台班进京的费用捉襟见肘。岳九提出资助春台班入京,条件是带上他一起,他与润生搭档唱一出戏,回到京城一雪前耻,挣回属于自己的荣誉……
最后,春台班进京后,迅速走红,润生终于变成名伶。但岳九的再现舞台,还是引来仇敌的忌惮,欲置岳九与润生于死地。幸亏凤格格出面,邀请乾隆亲自听春台班的戏。乾隆如约而至,并对岳九赞赏有加,这才结了尾两大名角之围。
有了皇帝首肯,徽班,就此正式在京城中立住了脚跟。后又经过多番融合,积极吸纳各种剧中之长,终于在50年之后,到了慈禧时代,正式由程长庚推陈出新,正式创立了京剧剧种,并逐步发展成为国粹。
京剧之父程长庚前传故事
《进京城》是关于伶官的故事,夹杂着许多儿女情长,但也回荡着一股英雄气。邹静之的编剧功不可没,徽班进京这个故事和《一代宗师》中的武师南下是相照应的,戏不分花雅,拳不分南北,靠的都是功夫,争的都是一口气。一生悬命,方成一代传奇。《一代宗师》讲武学的流逝,《进京城》讲京剧的诞生,一来一去,都是大戏。
不过胡玫偏心呀,把旦角拍得太漂亮太有味道了。当然了,这也是饰演旦角的富大龙演技精湛。当年《紫日》里的糙汉,摇身一变,将一位历经沧桑的中年花旦演得韵味悠长,扮上戏后秋水点瞳,飘若惊鸿,脱下戏服一身傲骨。可以说富大龙的表演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剧中对汪润生的塑造,也相当成功。影片说是讲述京剧的养成记,但也可以看作是润生的成长记。尽管是双主角,但从戏份上来说,片中润生的戏份绝对大于岳九。人物成长上,润生前后的变化也很大,有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作为京剧诞生前夜至关重要的人物,润生由一位对唱戏心怀疑惑的年轻人,到最后吸纳了岳九与凤格格等人之所长,成为徽班诸戏集大成者。再到影片最后,润生的儿子叫长庚,就明显是在讲程长庚了。
程长庚是“京剧之父”,他在唱腔上对戏剧有改革之功,在“徽调”唱腔基础之上,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用徽音吐字,乡土味中,柔寓于刚。他创办三庆班科班,加强对京剧艺人的教育培养。他严格授徒,严格管理。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和杨月楼都是他的弟子。这些二代弟子后来都成为大师,程长庚也因此成为京剧第一代当仁不让的第一把交椅。
由此,《进京城》可以看做是程长庚的前传,讲述的京剧在萌芽状态时期经历过的人与事。徽班进京,不代表京剧马上就诞生了。是先有徽班进京,然后又经过了多年融合,京剧才最终独立成为剧种。

影片的细节很用心,即使不是票友也丝毫不用担心哪里看不懂。片中多次展现了戏曲后台的格局和演员们在后台时的状态,还特意安排了几个镜头细细分解了传统戏剧化妆的手法、工具。另外,当时戏班的规矩和民风民俗都有一定的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进京城》中的小配角江老板,在历史上却是推动徽班进京的大人物。
江春是清代著名徽商,以布衣上交天子,因“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一事被时人津津乐道。扬州盐业发达,所谓商路即是戏路”,各地的戏曲艺人都纷纷流向扬州。当时的徽商多在扬州做盐商,富有且懂风雅,很多徽商家里都有自己的戏班,即“徽班”。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扬州一带的徽商不惜重金接驾。江春就因安排乾隆喜好的戏曲演出,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他的安排也让朝廷正式接触到了徽戏的精妙,使得扬州的戏曲演出盛况空前。不过也因为屡次接驾的铺张奢靡,江春最终死于贫病。

补充一些京剧早期的历史
一种文化要成为正统,必须要获得中央政府的首肯,放才能大兴于天下,不然,就只能偏居一隅,只是地方文化。这种道理,古今依然。
京剧的发展,主要受两位大佬的认可。第一是乾隆,其次是慈禧太后。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接受江春的安排,欣赏扬州徽戏。
乾隆喜爱南方戏曲,八十大寿时,年事已高,不能亲临江南,便号召百戏进京城贺寿。是年为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离他退休还有5年光景。好大喜功的乾隆为了庆祝自己的大寿,邀请全国各地百家戏班进京。当然,这些戏班进京,不代表都要接受乾隆的亲自欣赏,而是在京城自搭戏台,自主演出,共创北京城安乐祥和的盛世景观。
对于徽班来说,他们的机会与其他地方戏种的机会是平等,当时来说面对的还是不确定的未来。
但为了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并争取到御览,徽戏各班还是做好了准备。江春安排了扬州的三庆班先入京,大受欢迎,接着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
当时的雅部昆曲和花部高腔、秦腔等地方戏已经流入北京。花雅之争正炙,昆曲代表了高雅,而此时的徽戏等则隶属于花部,是低俗文化的代表。《进京城》中通过岳九,将花雅之争展现了出来。
但毕竟乾隆在下江南时有过欣赏经验,徽班的努力,最终还是获得了认可。而能够得到乾隆预览,并获首肯,是莫大的荣耀。
于是,徽班正式扎下根基,并开始吸收百戏精华,演唱徽调昆曲为主,徽调是指拨子、二簧、吹腔、四平调;除徽调和昆曲之外,还兼容其它声腔。
四大徽班就是把二簧戏带进北京去,因此,这一事件就被人们称为“徽班进京”。二簧是弋阳腔同安徽的某种曲调结合起来的四平调,又和湖北簧州一带民歌结合。后又经过安徽、湖北艺人们的长期努力,使二簧戏出现了一个新面目。到北京以后,又吸取了其他剧种的优点,形成了京剧。
在京的各声腔剧种的艺人,面对徽班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艺术优势,无力与之竞争,多半都转而归附徽班。他们中有京师舞台各声腔剧种的名优,如加入春台班的湖北汉戏名优米喜子、李凤林,加入四喜班的湖南乱弹(皮黄)名优韩小玉,加入三庆班的北京籍京腔演员王全福等,于是就形成了多种声腔剧种荟萃徽班之势。
到了近代,在无数艺人的再努力下,京剧更加发展,使之成为一种流行全国各地,影响最大的剧种。
这个过程中,除了乾隆爷的首肯,慈禧太后的助推之功也该大书一笔。不知道邹静之如何想,作为观众,我觉得片中的凤格格应该是源出于慈禧。
慈禧爱听戏,故宫后花园里的畅音阁,颐和园里的德和园,都是慈禧听戏的场所。而且,慈禧懂戏,对入宫唱戏的戏班要求苛刻,有严谨规范的管理,这些高要求又使得京剧在念唱作打各个方面磨炼得异常圆熟和精致。因为有了慈禧的支持,才使得当初只能在天桥底下卖场的艺人走向大雅之堂。可以这么说,没有慈禧,京剧难成第一国粹。慈禧太后是京剧的知音,在京剧名角面前她也算称得上和蔼可亲的“老佛爷”,导致后来那些艺人解放后写成回忆,也往往透露着对慈禧老佛爷的喜爱。
经过乾隆、慈禧两朝的发展,到了民初,梅兰芳等人又融汇了西方歌剧及话剧的一些元素,才终于把京剧推向了最高潮。
《进京城》讲的是京剧最初始时期的故事,诸多的精彩都在后头。胡玫与邹静之在很用心地讲了一个起源的故事,塑造了几位活灵活现的戏剧人物,挺不容易的。就好像讲述音乐家冼星海的《音乐家》,同样扎扎实实地讲故事,而且影片不难看。但尴尬之处,着两部片说文艺不够文艺,说商业又缺乏足够的戏剧冲突,偏正统,不是市场上大卖的菜式。
说到底,还是电影市场不够成熟,无法容纳下每一部好片,太遗憾了。

进京城(2018)

又名:进皇城 / Enter the Forbidden City

上映日期:2019-05-10(中国大陆) / 2018-06-17(上海电影节)片长:113分钟

主演:马伊琍 富大龙 马敬涵 王子文 姚安濂 焦晃 刘宸 周中和  

导演:胡玫 编剧:邹静之 Jingzhi Zou

进京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