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戏走出来,第一次跟朋友说我爱戏剧这四个字。四个小时,三个部分的观看过程中,当然也会像平常一样有非常多的疑问,但是看的还是非常爽。第一部分玛莎紧张的张扬和游戏,第二部分里面男性对于话语权和控制权的争夺,第三部分大家全都疲累了之后令人感动与震撼的反省与揭露。合适的剧作结构与节奏,丰富的内容与非常鲜明的人物,合理的婚姻与爱。这是为什么那么爱这部剧的原因了。
看的过程中这个剧对我来讲是非常有新鲜感的。这种被剧本身控制的感觉其实是很爽的。我们一边寻找意义,一边被迷惑意义在某处。这种探索游戏是快感非常重要的来源之一。我曾经在回忆的时候感到迷惑过,就是我这种快感是不是有一部分因为这是影像。无论在影院的哪一个角落,应该有的视点我们从来没有缺失过。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下,应该绝对是有这个原因的。其实之前我知道老师们曾经有过疑惑,我忘了曾经看过吕效平老师或者是南大的某位教授,曾经说过影像加入会毁灭戏剧。这种视点太精英了。其实我觉得,大部分的我们,连看戏的习惯都没有被培养出来,讲什么被毁不被毁呢。坐在楼上看戏跟看碟,我选择看这种质量高的碟。
然后聊一下这次的本子和人物。并不了解这次的剧作家阿尔比,但是放映之前大家介绍他的时候提到他讲过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受益,就是“如果两三句话可以概括的剧,那么这个剧两三句话就可以写完”。自己看戏的时候是非常被这部剧中丰富的多义性打动的。从人物开始,这部剧首先给了我们两个非常鲜明的形象。懦弱衰老疲惫的中年男人,聒噪不安分的中年女人。他们的关系与地位看起来似乎也是非常的明显的,女性在家中主导,男人退让。也马上可以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找到这种关系的解释,女主人的父亲是男主人的老板。这种关系是非常稳定的。所以年轻夫妇的加入来激怒男性,在激怒过程中男性与年轻夫妇中的一对找到了事业进取的共同点。于是男性首先开始对自己看低了的客人的反击,讲出了年轻夫妻婚姻的实质。然后客人和男性产生恨意,于是和女主人在客厅公然做爱挑衅。对于女主人男性的反击是,你怎样做都好,我不在意。这件事情其实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玛莎的反应那么大。一直到第三幕的时候这件事情才有了真正的解释。就是玛莎的心中其实一直在依赖他的先生的。最后一幕关于儿子抚养权的问题。这个时候触及到了他们婚姻不和睦的本质。“孩子一只手拉着你,另一只手拉着我。让我们之间有距离,不至于伤害彼此”。太美了的话了吧。但是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他们两个人原本是利益维持的婚姻,因为这次共同的伤痛,为了彼此抚慰与掩盖,这个婚姻的内核是这个关于孩子的秘密。这个婚姻真正的过程,是这二位彼此安慰互相扶持产生温情的过程。这是一个由虚幻的儿子构成的婚姻,儿子是一个符号,他们借儿子来发泄对对方的不满。丈夫借儿子不回家来指责妻子的不忠,妻子借儿子与丈夫不亲近来责备丈夫事业上的失败。儿子是他们互相伤害的时候的武器,也是他们互相拥吻的理由。另外,剧中对于男性女性关系的复制在两对夫妇中其实可以看的很清楚。两组性别关系也非常有趣。关于前提中的美国梦,其实也不光这种关系之中,还有他们的资金来源,也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另外关于玛莎和丈夫之间有没有爱情,其实我想了一下。如果儿子是他们婚姻的一个重要支点的话,那么除非这个支点被一起对抗现实取代,不然就算是他们有互相依赖的习惯,大概也是走不下去的。类似于《妞妞》中周国平跟他当时的妻子分开的原因。不用说大家这都能明白的吧。
最后是浅薄的观后感。其实我在看之前很忐忑,因为本来对婚姻的期待值就非常非常低,看完第一第二部分的时候更加是整个人心都凉了。但是最后所有的不解都解开之后,反而觉得有点儿慰藉。其实无论什么样子的关系,制约也好,高下也好,互相伤害也好,两个人面对彼此有斗志,会拥抱,已经是非常可贵的陪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矫情兮兮了起来)反正我的情路注定坎坷了,但是我真的不是孤身主义!希望我真的可以有一个相伴一生的人吧qwq!并且!今天在峨影遇见的那个小男孩太可爱了,希望我之后和我那位相伴一生的人,也可以收养一个这样可爱的小男孩![/cp]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National Theatre Live: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2017)

又名: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 灵欲春宵

上映日期:2017-05-18(英国)片长:198分钟

主演:艾美达·斯丹顿 康勒斯·希尔 伊莫琴·普茨 卢克·崔德威 

导演:James Macdonald 编剧:爱德华·阿尔比 Edward Al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