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大银幕上重温这部片真是难得的体验。个人观感而言,第三部最具有故事性也最打动人,老杜父子的故事放在虚构类电影里也吊打大陆80%的同类题材影片。以下是导演现场的互动环节,算是给自己这次观影记忆做个备份,细节处可能有偏差。
主持人问答环节:
谈到了在拍摄这部纪录片前几乎没有观看过其他纪录片,而选择拍摄这部纪录片是因为当时并没有找到其他想做的事。铁西区离自己当时读书的鲁迅美术学院很近,对这一片居民区和工厂很熟悉。题材的选择上,当时几千万曾经是“国家的主人”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由于上层的政策变动而永远地改变,沦为社会的边缘人群以及牺牲品,并被社会和时代所遗弃,想记录下这个人群的历史。
接着谈到了电影的拍摄过程。拍摄甫开始的时候就想到了,一定要上火车去拍铁路。因此第二部和第三部的素材都是最先完成的。与拍摄对象(居民,工厂工人)快速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整个拍摄过程也比较顺利。为了刻意与拍摄对象保持距离而从未在铁西区居住。
关于受到影响的导演。提到了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和帕索里尼。前两者的影响主要在拍摄手法方面,帕的影响则在于政治性和伦理道德方面,以及其在电影创造性上达到的“极限”。由于对国内沿袭自前苏联的电影官僚体制(和政治宣传性)怀有恶感而开始寻找建立自己的电影语言,这里提到了长期受到法国某电影节(讲得太快没听清)的资助,片尾的感谢名单里也有aww的名字。
观众Q&A环节:
Q:关于对国内电影体制的“厌恶”的发展性阐述,以及拍摄过程中的困难。
A:主要表达了对国内电影studio和主流电影语言的厌恶,和为了建立自己的电影语言而对大师们的学习。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工厂内的官僚体制,因为不确定能否长期在工厂内拍摄,一旦有拍摄机会就会日夜赶工。所幸的是受到了工人们的保护,从没有被告发,高层领导也不知道这部电影在工厂内的取材。
Q:关于另一部影片《死灵魂》以及那部在国内网上销声匿迹的同题材故事片。
A:因为当日的放映影片是《铁西区》,所以不想太多谈论另一部影片。对那部故事片在国内被禁并不在意。
Q:拍摄过程中拍摄对象知道导演在做什么吗。
A:一开始拍摄对象们确实表现出戒备,不过相处时间变长之后就能轻松自然地面对镜头。尽管他们从未疑问,导演也从未刻意告诉他们,但感觉上他们明白导演的拍摄目的。
Q:几年以后再重看这部纪录片有什么新的感受。
A:拍摄手法与现在还是非常像。不同在于,当时还比较年轻,因此片中也表现出相当的活力(全场笑声)。现在则更冷静,更能看清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铁西区第三部分:铁路(2003)

又名:铁西区第三部分: 铁路 / Tie Xi Qu:West of the Tracks-Part 3:Rails

上映日期:2003-09-09片长:135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