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摊上见到过.首先是对米尔佐扬、曼苏里扬、罗斯特罗波维奇等当年同事的采访非常珍贵,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都堪称经典对白。其次珍贵的是哈恰图良葬礼、在矿井、回亚美尼亚,以及《斯巴达克思》芭蕾片断等历史镜头。尤其在矿井那照片,我再未见到第二位顶级音乐家如此接近底层劳动者——矿井里没有民歌、没有音乐,去那里仅仅是为了纯粹的体验生活——无论如何在客观上说明苏联音乐和音乐家触及了一些以往被无视的音乐领域和心灵领域。模仿第一人称的旁白相对而言已经不重要了,但旁白总体上也算是合理的模仿之一,基本是合适的。

参见我的《亚美尼亚音乐之旅》: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65233/

我在《亚美尼亚音乐之旅》中引用过的片中经典对白比如:

罗斯特罗波维奇与这“三巨头”都有过亲密接触,并曾回忆他们三人对1948年事件的反应:“普罗柯菲耶夫就像个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肖斯塔科维奇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很坚强;哈恰图良非常失望,他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难过。”“他说:‘假如这些混蛋不中止我的活动的话,作为一名作曲家我会向前走多远啊……’”

亚美尼亚作曲家米尔佐扬(Mirzoyan)曾问哈恰图良:“阿拉姆•伊里奇,你觉得《马刀舞曲》是形式主义音乐吗?”
哈恰图良:“是……确实是。”
米尔佐扬:“那样的话,阿拉姆•伊里奇,人民热爱你的形式主义音乐。”

曼苏里扬曾在哈恰图良家中问他:“阿拉姆•伊里奇,你相信耶稣吗?你有信仰吗?”哈恰图良没有回答,站起来走向窗户,曼苏里扬在路灯的光线下清楚地看见哈恰图良在胸口画着十字……

哈恰图良(2003)

又名:作曲家哈恰图良

上映日期:2004-10-24

主演:Aram Khachaturian Solomon Volk 

导演:Peter Ro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