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波兰斯基的案子闹得沸沸扬扬。大名鼎鼎的波兰斯基好像难逃牢狱之灾,一桩跨越三十一年的案子又一次浮出了水面。这让我想起了他多年前的一部电影《苦月亮》,影片中对情欲、人性的描写陷入了混乱,让人对导演波兰斯基本人的私生活难免浮想联翩。我想说,是不是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应该先成为魔鬼,抑或是成为艺术家之后离魔鬼也就不远了啊。


波兰斯基早年情路坎坷,他的早期作品《罗斯玛丽的圣婴》触怒了当时的邪教组织而惹来了杀身之祸,他怀孕八个月的妻子莎朗被邪教教徒杀害,手段极为残忍,据说是剖腹而死,他由于正好外出而幸免于难。之后,他虽然跻身国际影坛,出手不凡,《水中刀》、《苔丝》、《唐人街》、《钢琴家》都成为了影迷的挚爱,可是早年生活的阴影是挥之不去的。三十一年前的案子已让他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在他的《钢琴课》获奖后,他不敢去美国领奥斯卡奖,只能在异国,在鲜花掌声的彼岸,独饮那份成功后的孤独与无奈。我不想探讨案件背后的隐情,也不想为波兰斯基申冤。我只想说艺术家的灵魂是魔鬼的天性铸造的,疯狂,不顾一切,色情,见异思迁。那些在一个道德森严的社会隐而不见的规则,他们可以泰然蔑视,可以大胆逾越,可以嘲讽揶揄,甚至与之抗衡。他们的艺术也是在与各种看似维护社会安全的规则中焕发了生命力,那种勇往无前只会让文艺青年欢呼,大概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渠道。回头看看我们热爱的伯格曼、帕索里尼、特吕弗、法斯宾德,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伯格曼的一生多次抛弃妻子,他的狡辩也很文艺,他说我的青春期要到六十岁才结束。特吕弗会爱上每个与他合作的女演员。帕索里尼、法斯宾德更是臭名昭著,一方面才华横溢,一方面同性恋、吸毒者的恶名纠结一生,死的都有些莫名其妙。


这些魔鬼也只有在西方社会可以生存。我们这里为何千年难出这样的人才,我们缺少孕育魔鬼的土壤,我们也不会诞生所谓的艺术大家。我们隐忍、克制、冷静、理智、内敛,我们从小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我们高度的道德良知扼杀了创造力,我们的生活被无形的虚伪的框架禁锢的失去了想象力,我们的灵魂壁垒森严,任何生趣都赶尽杀绝了。哎,艺术家离我们很远,魔鬼的种子永远不会发芽。

罗曼·波兰斯基:被通缉的与被渴望的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2008)

又名:罗曼·波兰斯基:被通缉的与被需要的 / 被通缉与被期待的波兰斯基

上映日期:2008-01-18片长:100分钟

主演:米亚·法罗 佩德罗·阿莫多瓦 尼古拉斯·凯奇 迈克尔·凯恩  

导演:玛琳娜·泽诺维奇 编剧:Joe Bini/P.G. Morgan/玛琳娜·泽诺维奇 Marina Zenov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