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部不以傳達種族識別為核心信息的美國“黑人”電影了,當然也不是什麼扯犢子的人性救贖啊啥的,是有一點點兒道德層面的思考,更多的其實都是清淡的對都市生活的陳述。

故事
與傳統意義上的美國黑人電影不同的是,本片既沒有著墨探討作為男女主角的種族群體認同,也沒有從主角塑造上戲劇化的加上很多符號化的黑人標籤。洗舊的色彩、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人物關係、短暫的故事流程,把兩個人在最短時間內可以得到的快樂與滿足最大化,讓人幾乎忘記了這快樂背後本質:不忠、放縱與寂寞難耐。所以,從本質上講,這也根本不是什麼黑人電影。

種族
即使男主人公自始至終都在嘴上掛著種族話題,而貌似二人最不和諧的音符也始奏於此,但說到底也還是陳述式的描畫了一個城市眾生像中的一個typical loser的臉譜。簡單的說,就好比這樣的人物也可以簡單置換成一個整天嘴裡都掛著抵制日貨的憤青,但你還是不能說這是一部抗日愛國影片一樣。非要貼標籤,最多也就算是個有一定社會話題穿插其中的都市生活情感劇情片兒,儘管也不咋有什麼劇情。

背叛
快樂是每個平凡人的生命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或者其實每個生命追求的終極目標也都大抵如此。因此,所有當短暫的快樂瞬間被定格、放大的時候,一切就都顯得那麼理所應當了。本來就是麼,你看那單純的目光交錯和簡筆畫中太陽下手牽手的兩個小黑人兒;看那旋轉木馬中琉璃般讓人目眩的燦爛笑容;還有因為不好笑反而幽默了的“黑人從不在週日逛博物館”的小揶揄……短暫的24小時之內,似乎有說不完的快樂凝固在空氣中,每個人都會被感染甚至心生那麼幾許羨慕或嫉妒,無奈Joanne小姐的電話老是好死不死地適時響起,被人在倫敦從快樂的幻覺中拉回來,又在每一通有關天氣和“我愛你”的通話中重複實踐著謊言與背叛。可一切又那麼理所當然、順理成章、不露痕跡,清淡淡的一切以外,最劇烈的掙扎是深藏在Joanne以及每一個感同身受的人的心裡的,生活中的快樂和痛苦,都是看起來清淡的,幹壞事兒和感動看起來都一樣,當事者才能明白的,不需要他媽什麼配樂來撒狗血。


沒記錯的話,電影裡就說過一次“我愛你”,好像是在Joanne跟倫敦通話的時候看到牆上的簡筆畫之後說的,那一刻的Joanne是在發自內心的笑,被寵愛的快樂感染了每個人,管她是被誰寵愛了呢,快樂被這個寂寞的女人在那一刻饕餮著,有中產階級優越的物質生活和totally down to earth并俏皮可愛的Micah的不懈追求,快樂的瞬間充滿了所有的感官意識,因此“愛”被淡化了,強調的是快樂,或者其實整個電影就沒在拿“愛”當個事兒來說,而更多的是當作一個動作,要麼作,要麼愛,愛的是快樂,不是人,愛快樂是容易的、本能的,愛人卻是責任和束縛。看到這部分,我猜不同的觀者就有分歧了,或情感得到共鳴并釋然,或底線被觸碰而憤憤……我是後者。

舒服
洗舊的色彩、平淡的敘事,一再用最低調的手段強調影片毫不求高於生活的藝術追求,和觀者零距離沒隔閡。生活本就是情感的流程,當人心著力體會情緒的變化的時候,哪還有心留意周遭世界的色彩呢?而時不時響起的又契合又無關的音樂,則更像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動作,你發生你的,他唱他的,說是有交集,其實根本沒有,主要是舒服就好。這電影兒雖說搬來的意識形態挺擰巴的,可不耽誤舒服,我從頭到尾看得都挺舒服的。

道德
雖然道德被這期『時尚健康』裡面兒某個假道學的傻逼浮皮潦草的給說成了統治工具,但我總覺得這個東西或多或少還是被所有人追求的,不然我們會在不斷的重複著一些基本的社會共識中無限無趣到死,而忘記了我們要幹什麼,在幹什麼。好比你交個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之前總要提前問一下,你是打算咱倆人兒過還是開放性的保持公開招標政策?我是覺得也挺累的吧。當然我算腐朽的也是平凡的,我既做不到最堅強的原則捍衛者,也不願意放棄道德的底線,最後就選擇性的做一個保守青年,貼近於傳說中那群最拿不起也放不下的人,不管怎麼著,我是覺得伴兒還是老的好,一個就夠了。我挺慚愧的。

忧郁的解药Medicine for Melancholy(2008)

上映日期:2008-09-09片长:88分钟

主演:Wyatt Cenac Tracey Heggins 

导演:巴里·詹金斯 编剧:巴里·詹金斯 Barry Jen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