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爷最近被一条热搜吓到了。



没事出来否认啥?肯定有鬼。
一查,果然。有报道称:
美团和饿了么会根据用户私下闲聊的内容,在app首页推荐相应的食物。



而且,这并非个例。

除了美团和饿了么,在其他相关app中,遭遇类似情况的用户不在少数。






真相究竟如何,派爷不做判断。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在信息化时代,隐私约等于没有隐私。
人,逐渐沦为裸奔的个体。
而出卖隐私的,可能恰恰就是你自己。
因为——
《魔鬼藏在同意书》

Terms and Conditions May Apply(2013)



另一个名字——《使用条款效用》
西方有句谚语,魔鬼出在细节。
安卓用户,想想你在手机上开通的那些权限。

相册、位置、通讯记录、麦克风... ...



很多人为了追求效率,怕麻烦,几乎都默认点了同意。
但其中每一项,几乎都可以要你的命。
在互联网时代,安装软件或者注册账号。

正式使用前,都会弹出一个安装使用同意书。
里面有无数复杂的条款。
你会仔细看嘛?

答案是——
很多人都不会,然后就选了同意。



可究竟同意了什么?很多人并不知道!
接下来,请睁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
2009年,一家名为Gamestation的公司偷偷在条款里加了这样一条:

当你从该网站下订购单,就是同意给予公司不可让渡的权利,可永远拥有你的灵魂。
虽然合约只上线一天,这家公司就取得了7000个灵魂。



虽然公司只是开了个玩笑,却足够令人细思极恐。
iOS的你也别笑,现在轮到你们遭殃了!
有人曾问苹果的工作人员,苹果公司是否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读过这些条款。

工作人员的回答是,使用者必须同意。



言外之意——
如果不同意,那你就无法享受相关服务。

当然,为了让用户跳过这些条款,条款制定者更是做足了手段——
比如,在同意书上使用无视线的小字型号。



让人读起来费力,就是他们的目的。



据统计,如果用户阅读同意书上的一切条款,每年要花一整月的时间。
《华尔街日报》报道,因为使用条款中小字隐藏的部分,消费者每年损失2500亿美元。
拿领英网举例,他们的条款里有这样一条:
你同意给领英网非独家、不可改变、全球性、永久性无限制、可分配、完全已付费、免权利金、来复制进行衍生著作、改进、分配、出版、移除、保留。
类似的语言,在谷歌、脸书等任何免费服务网站都不少见。
Instagram有项条款称——
他们无须补偿就有权贩卖你贴出去的照片做广告用途。
有人说,我付费,他们总拿我没办法吧。
太幼稚了。
即使付费,有些公司还是有办法要你接受他们要你接受的一切。
在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隐私权政策中,就提到数据可以用作调查、预防或采取行动防范非法行为。
你或许会问,在那浩如烟海、令人头胖的条款中,具体哪些条款导致了你的隐私泄露?
派爷,这就给你梳理下——
01、我们可能使用您的个人资料;




在这一条款下,你的个人信息在服务提供者眼中近乎透明。
姓名、位置,甚至包括你的个人喜好。
为什么淘宝总是会善解人意地推荐你想购买的东西?
这就是大数据,别忘了有种叫cookies(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的东西。
你上网搜什么,买什么,它便会记住你。
不仅会为你推送相关的产品,还会制造你可能想要买的东西的广告。
02、你的资料是匿名的;




千万不要相信这句鬼话。
他们早就心机勃勃地给匿名加了双引号,这样一来,所有资料都可以去匿名化。
从私人搜寻记录找出记录持有人是谁,简单程度令人咂舌。






03、我们可以随时改变条款;




最终解释权听过吧,这掌握在脸书、谷歌等这些服务提供者手里。

在2009年,脸书在没有提前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私自改变隐私权政策。



一夜间,原本私密的资料变成了完全公开。

熟人圈子社交变成公共社交。
到2010年,除了联络方式和生日之外,脸书上用户的所有信息可以被任何一个人看到。



什么一夜情、尿裤子... ...
就好比,你微信朋友圈里发的私密照片或分组照片,一下子被全公开了。
你还无处去说理。
因为,对方会拿出“随时可以改变条款”这一项把你怼回去。
04、我们能和第三方分享您的资料;



是的,你的个人资料有可能被贩卖。
2000年,一家叫Toysmart的公司破产,他们便把19万5千个使用者资料变卖。

包括姓名、账单、购物喜好... ...
脸书最大的价值,说白了,就是使用者,超十亿的使用者以及这些人的资料。
1222页A4纸,记录的是一个20多岁年轻人在脸书上3年的所有资料。
在这些资料面前,一个人犹如透明。



这么多隐私,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要忍受骚扰,重则关乎生命。
刚刚过去的2018年,3亿条快递数据被人在暗网兜售、华住集团5亿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让人谈“隐私”色变。
有的受害者整天被各种电话骚扰,最后不堪其扰换了电话。




诈骗分子事先通过掌握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等,对被害人实施诈骗。

徐玉玉的悲剧还记得吧?

2016年,18岁临沂女孩徐玉玉,在接到一通诈骗电话后,被骗走9900元上大学的费用。

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悲剧的始作俑者,是手里掌握着五万余条山东省2016年高考考生信息的杜天禹。



更有甚者,还可以筹划一场天衣无缝的绑架案甚至谋杀案。
电影《推理笔记》中,汪铎饰演的秦一凡就是这样做的。
他首先以黑客方式非法采集目标者隐私数据(包括个人爱好,性格特征),之后对隐私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大数据提取出用于预测的意外概率,并通过辅助手段提升这一事故死亡概率。
将谋杀伪装成意外。



在数字时代,100%的隐私,几乎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
不过,尽可能多的保护隐私,并非无能为力。
一方面,这需要服务者加大用户隐私保护;
另一方面,隐私更要靠自己去维护。
真正的自我保护不是坐以待毙,等待信息收集者良心发现;
而是主动出击,从“观望”变为“行动”。
仔细查看那些使用条款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让司法机构和消费者权益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在面对服务者权限时,多留个心眼。

对照片、通讯录以及麦克风权限说“不”。

在便利和安全面前,追求安全,总归是明智决定。



在无良的隐私贩卖者眼中,那看似冰凉的数据,无疑是一笔财富。
靠这些发财,也许算不上十恶不赦。
可是一个个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用户,和他们本该圆满的家庭。
也许杜天禹没有想到,一个用户信息,会导致一个花季少女的凋零。
但,不可否认——
那些徐玉玉们的血债,终将算到该算的账上。

魔鬼藏在同意书Terms and Conditions May Apply(2013)

又名:使用条款效用

上映日期:2013-01-22(美国) / 2014-01-02(台灣)片长:79分钟

主演:奥森·斯科特·卡德 Raymond Kurzweil Joe 

导演:Cullen Ho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