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第0分31秒。 图: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191971064/ 黑底白字“西游”,李康生手书;
镜头1:第0分37秒-8分20秒。图: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191970587/ 8分钟的西方老人脸部大特写。黑暗背景中,占满银幕的大半张脸,中下/右上。静态摄影-动态观——背景噪音如瀑布冲刷声,不间断;西方老男人的浊重呼吸,有节律地响起。他的脸上疮痍满布、沟壑纵横,如月球表面,“风吹湖面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法国艺术电影的王子Denis Lavant令人过目难忘的脸孔,承受着观众长时间的细腻观看,他同时也凝视着观众,眼神时有波动,似是不眠人双眼睁睁等天亮,良久,眼角有泪渗出,滑过鼻梁。蔡导曾说:“如果你看腻了(小康的)这个屁股,屁股就只是个屁股啦(它不再是别的,不再是生命)。”同理,脸孔、呼吸、眼神的细节,也绝非概念语言所能描述。开场8分钟的相对凝视,带我们进入冥想的节奏,同时也进入人物辗转难眠的心境。
镜头2:第8分20秒 -10分26秒。图: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191970589/ 红衣僧人(东方,黄肤)缓步于一座地堡中,动作轻微到近乎静态。镜头1“老人的浊重呼吸”(及背景瀑布噪音)延伸到这个镜头中,而画面现场的声响却几乎听不到——这就使得镜头1、2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镜头2的画面,可看作镜头1中老人眼中所见或心头所想。
镜头2的画面、打光极有特色:首先是三原色——古堡的斑驳黑灰色、中左 僧袍的强烈红色、僧人手脚脸的暗黄肤色;其次是,古堡的左、中、右三块斑驳墙面,分别被光打亮,在大团黑暗中呈显这个空间的细节(其中,左侧上行出口是被外面自然光打亮,中、右皆为人工打光)。
蔡导曾说:在无对白、无情节(甚至无动作)的画面中,如何能仍然言之有物、有所表达? 当然要借鉴古代的静物画、肖像画、风景画艺术,在色彩、构图、打光方面痛下功夫,使得画面本身就已具备可长久观看的独特美感以及可细致捉摸的精神内涵(对场景的精心选择、对画面-节奏等细节的精简提炼,都能帮助到作者的表达,使得“对白、情节、动作这些传统的表达渠道”完全不必要了)。与此同时,通过对声响、节奏的精简处理,蔡导的作品仍然是时间的艺术、动态的声画艺术,而非对静态视觉艺术的录像化。
详细全文: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62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