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一期节目以后,我跟老许(请允许我怎么称呼)有同意的感觉--好累。

从事过电商工作的朋友,一定会很快发现里面一些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电商公司总在说销售额?因为需要让他人认为牛逼,因为需要融资(节目里也有提到)。

但销售额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漂亮的数字而已,并不能代表全部。

这么一说,有一些酸葡萄的心理,不过事实就是如此,他们怎么可能会跟你谈转化、利润、分成?可这些才是最本质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电商公司,销售额里面估计40-60%(保守估计)都是水,要SD,你懂得。

所以我非常敬重蒋总(采访的第一家企业),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一些传统公司转型做电商的工厂负责人,他们对于产品市场和制作工艺相当了解,也是潜心下来做产品的人。

不过这类传统型的老板最缺少的就是互联网思维(电商平台运营等能力),这是硬伤,为什么那么多的工厂制造没问题,而运营则一塌糊涂?基因决定了很多。

吴晓波跟老许谈论书店经营,期间也有说到老许书店有流量没转化(百草味嘉宾说)这是实话,去书店的,也并非像吴晓波说的那样,带着消费欲望来的,NO,不是,人们是带着符号来的,更大层面上是来寻求一种价值认同感,而不是消费RMB。

为什么那么多书店做着做着,最后只能做成饮品店、小卖场?我想,这是一个文化环境的问题,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单向街只开在了北京、杭州这样城市的原因。其他地方不是很清楚,但我晓得上海的社区图书馆是做的相当好,一个上海城市,N多图书馆,这是否也反映了一些现状呢?

BTW:预估单向书店近些年是不会开到长沙来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一种大国模式的历史发展道路之中。必须得说,这条路已经有人走完了,我们还在探索中。

以梁文道、许知远、老六他们所代表的文化类商业行为,必定会成为这条道路的里程碑(早期),环境需要他们,需要看理想、单向空间、读库......需要他们来作为文化基础,锚定下去。

谁也无法预料在这个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以梁、许为代表)能走多远,这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群众还在后头,还在学猫叫,还在giao。

人们会为了服装、零食、社交毫不犹豫的进行消费。为了书籍、知识呢?49块一碗网红面吃起来,49块一本书,好贵。(我估计得被喷)

抖音目前最火的ID,有一个叫麻辣德子,但我晓得,在早他大半年之前,也有个厨子拍着几乎一样模式的视频,但是那位厨子目前已经“没气了”,而德子却火的一塌糊涂。

老许会为“打着必定要输的一场仗”而担心吗?当然不会,那他为什么而愁苦和担心呢?

或许文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处于“一个人”状态的时候,才是最幸福最自在的。好吧,许已经被裹挟了,他进入了商业领域,这里面一定是充满了协作,他再也没法儿成为“一个人”,他必须要为身后的兄弟姐妹而战斗(谋求活路),在一个让他曾经唾弃的、完全不了解的环境里(商业)成长,这种挣扎或许会让老许成为自己最讨曾经厌的那个人吧。

我无法想象生活中没有要是《十三邀》、《圆桌派》、《一千零一夜》这样的节目,这是很多朋友精神力量的来源。现今大家那么急着赚钱,那生活在哪?矛盾吗?不矛盾吗?矛盾吗?......还是生活从来都是这样呢?

节目中那位涨了七十倍工资的原4A公司的美术总监,她对于许的提问有些许困惑,大概她感觉自己“哦,我好像没有太多私人生活的时间......”

吴晓波和许知远在进入直播间的那种不自在感,就像是被关在动物园里面的狮子大象。他们有稳定食物、水、生活场所,远离天敌和伤害,但他们可能也却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自由


十三邀 番外篇:夏日特辑(2019)

主演:许知远 Zhiyuan Xu 吴晓波 Xiaobo Wu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