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2-17

天堂孤影:大师之路

所谓的大师,往往是具有独特的、风格化的特点,希区柯克的悬疑,卓别林的肥裤子大头鞋小胡子,成龙的精巧武打喜剧,周星驰的无厘头等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就像相声演员,经过多年反复的精心培养,在观众心目中塑造出条件反射一般的喜感一样,一种题材,拍的久了,成为了标签,想起来某类型影片就想起来某人,大师塑造也就成功了。这是电影大师的成功之路。
芬兰电影大师阿基·考里斯马基,影片关注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或车间工人,或垃圾清运工,或裁缝,或保安,极少的对白,冷淡的表情,年龄大约三十左右的未婚大龄青年,安分守己的努力工作,休闲也就是喷云吐雾的吸根烟,或者喝一杯。机器大多架在三脚架上拍,偶尔用点轨道、高位摇臂,手持极少,镜头舒缓,后期剪辑不是那种凌厉的快镜头短镜头,营造平淡普通悠长的感觉,注重演员在冷漠面容下表情细微的刻画,眼神,嘴角,以及肢体语言的细微表达,多用半身及特写镜头。色彩丰富,在冷基调上常使用一点大红来代表温暖和希望。场景多是旧厂房、简陋的家、小酒馆等,设备陈旧,纹理斑驳,质感细腻耐看。音乐从歌词到曲调,极好的烘托了气氛。整个片子文艺范十足,思想上大量使用留白,给观众留出思考的空间,并引导观众对生活反思。
在这部天堂孤影中,男主角是个垃圾工,偶遇女主,两人相爱。女主对未来担忧,离开了男主。男主下定决心找到女主破镜重圆。女主傍上了一个小老板,于是犹豫了,是过一种更好的物质生活,还是嫁给一个贫穷但更爱自己的垃圾工?结尾二人坐船驶向远方,虽然大风吹起层层叠叠的浪花,大船一往直前,应该是寓意着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吧。
我印象很深的地方有四处:
一.女主穿着大红衣服的几个镜头,很有味道。
二.工友说“我要开公司,挣钱带老婆旅游,我都说了很多年了,我不想死在垃圾车上”。结果是猝死在垃圾车边,带老婆出国旅游的愿望没有达成。人生往往就是如此。呵呵,想干啥现在就抓紧干吧,时不我待啊。
三.男主坚持学外语,不管他最后是否能用上,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因为那证明了你有一种叫“努力”的美好品格。
四.导演总是把商业片必须的激烈打斗场面给忽略掉。男主踢破门冲进去,镜头静止,下一个镜头就是在警察局里了。薄暮之光的保安为了狗跟人打架,坏蛋放下啤酒出门,然后是坏蛋回来喝啤酒,下一个镜头是鼻青脸肿的保安在路边走,浮云世事餐厅打架,女主走出画面右边,然后回来把夺下的刀放下,火柴厂女工坐在椅子上听音乐,等着父母被毒死,向地上看一眼然后出门等,我们虽然没看到打斗或死亡倒地的画面,但是脑补完成了,不走寻常路,反而更有味道。
阿基的大师塑造成功了,因为他只作一种风格。我们的张艺谋,塑造了文艺范风格,后来尝试各种类型的片子,虽然依然不错,但是对他大师标签的定位却是不利。冯小刚也是这样,喜剧大师这些年着重拍怀旧文艺片,对喜剧大师的名号也是一种削弱。或许,他们能塑造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但这种十项全能型的大师,那是宗师,是巨匠,是极难成型的。祝他们成功!

天堂孤影Varjoja paratiisissa(1986)

又名:Shadows in Paradise / 天堂阴影

上映日期:1986-10-17片长:76分钟

主演:马蒂·佩龙帕 卡蒂·奥廷宁 萨卡里·库斯曼嫩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Aki Kaurismä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