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孟宏的《阳光普照》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很多人分享了影片触动他们心灵的体验。钟孟宏在一次访谈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坦言:“我本身并不特别感性。”他的电影作品经常探讨死亡主题,描绘性格扭曲的男性角色、血腥场景以及暴力元素,并常用寒冷的黑色幽默对那些遭遇不幸的小人物进行讽刺,这样的坦率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引人注目的是,尽管他采用的叙述手法比较冷静,与主流影片直接触动观众情感的方式截然不同,但他的电影仍能深深打动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瀑布》这部影片中,钟导演走出了既定的轨迹,首次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柔弱的女性形象,同时摘下了长久以来伪装的面具,亲自执掌摄影机。这种行为,在一些人眼中或许显得矫情,足以引发非议。然而,当他决定放弃那些过去频繁使用的变焦镜头,不再追求面孔的夸张特写,而是转而采用更为严格和客观的定焦拍摄方式,彻底革新了自己十年来的电影语言,这便是他改变的真实写照。
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2020年,一场疫症横扫全球,一个家境优渥的母女被迫封闭在家中隔离,这段本就紧张的母女关系因此被放大。家的外墙被一块巨大的蓝色帆布所覆盖,这不仅是对建筑的实际维修,也隐喻了家庭内外那种密不透风的压抑感。影片巧妙地借用了现实中的疫情背景,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因对疾病未知而生的冷漠和不信任。而当这种疑虑延伸到家庭领域,女儿在回到家中仍旧佩戴口罩,以防疫为名,躲避那个她不愿面对的母亲,她那冷淡的言语中蕴藏着深深的恨意,展现了一种不常见于钟导作品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时也拥有触动观众内心的力量。
通过这部作品,钟导演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变,更在内容上深入探讨了人性中那些复杂的、常被忽视的细微之处,展现了他对于电影艺术和人性理解的深刻洞察。
在这个故事中,随着叙述视角的巧妙转换,观众对于主角的同情和理解也随之深化。起初,故事从一位职业母亲的视角出发,她误以为女儿不愿与自己共餐是因为厌恶了离异的她,心中满是不平。然而,当画面悄然切换至女儿的视角,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女儿的行为仅仅是出于对母亲的保护,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她。即使剧情后来揭示母亲的思觉失调导致了她的错觉,我们也见到了,那些家中的互动并非完全出自幻觉。车内父女的对话证实了,女儿确实有意避开母亲,但这并非出于厌恶。
电影精妙地从思觉失调病人的角度切入,细腻地展现了他们并非迥异于常人,而是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只是比常人更为敏感。例如,母亲在电视机背后发现了一条蛇的情节,虽听起来离奇,却被后来赶到的消防员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所证实。
这便是一个关于家人之间相互理解的故事。过去,钟孟宏通过他的镜头,似乎总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冷眼观察这个世界,他的变焦镜头仿佛总在放大生活的荒诞性。但在《瀑布》中,他放下了这种距离感,转而探讨了人性中更为细腻和复杂的面向,向我们展示了即便是那些被误解和忽略的心灵,也渴望着被理解和接纳。
导演放弃了那些喧嚣夸张的拍摄手法,转而采用了静谧的定焦镜头,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尝试,更是一种对叙事方式深刻的思考。在镜头缓缓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仿佛与影片中的主角——那对被“瀑布”所困扰的母女,拉近了距离。没有了那些急于展现的摄影技巧的干扰,观众得以更加沉浸在角色的情绪和故事的发展中,这种近乎静默的陪伴,或许正是那些心灵不太容易被触动的人,向主角展现关怀的方式。
然而,正当我们以为这部电影会彻底脱离导演以往给人的冷峻印象时,那场发生在地产公司的一幕却突然打破了这种平静。笑咧咧的总经理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物业价值的荒诞比喻,不仅仅是对经济利益的裸露追求,更是对那些小人物悲哀命运的无情嘲讽。这一切,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在这个看似温柔的世界背后,仍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残酷真相。
是的,人可以改变他的外在,就像《瀑布》试图展现的那样;但那根植于内心的本性,却是难以轻易摒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