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片子想起李志的歌“家乡的小麦熟了,家乡的人老了,他们看着我,有时候就像没有看着一样,而年轻人都去了城市,年轻人都去了工厂”,这差不多就是当代中国农村的现状。

年轻人胸怀大志,憧憬外面的世界,可是都走了,剩一帮老头老太太、妇女儿童,村子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真要是来个贼,还真像电影里边台词“一个村子的人都打不过”。看完电影有人向导演提问:“到底谁是贼?”导演笑着说“谁是贼并不重要,吕山他爹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贼能不能抓到,而是几个常年在外的儿子能回来看看。”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口号也喊得异常响亮,群情激奋之下让人觉得劳苦大众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了,朝思暮想的城里人的生活已是触手可及了,于是农村人口响应国家口号不断向城镇转移,多为青年男女,这些人一走,留下一帮劳动能力低下的老年守着逐渐丧失生气的村子, 混沌度日。赶上逢年过节,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们例行公事似的回去看看,于是村子便突然回光返照一般的热闹一番。
 

遗憾的是,这些变革和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却鲜有导演用手中的镜头将其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更多的则是跟风一般的去制造一些所谓的大片和精神快餐,这些被无数观众捧为经典的电影也无非是一些虚拟的魔幻世界抑或异常激烈的枪战,多数观众的审美也仅仅停留在视觉刺激和新鲜元素带来的快感上。实在是电影的莫大遗憾。

多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变革,我想更多的将会仅仅是些许文字的记录和老一辈茶余饭后的话语之间,而非更为直观的影像。以至于那时候的年轻人对过去的中国发生的一切都浑然不知,恍如隔世。我们这一辈已经因为当时电影技术手段的不允许造成了对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中国历史的了解模糊不堪,有何理由让以后的人们依然如此呢?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除了娱乐大众和刺激消费以外是否应该承载更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来看,显然已经失去了其原本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从《消失的村庄》这部片子本身来看,导演在尝试着记录农村城镇化这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完美的或者说遗憾的将其与环保这一热门话题巧妙的结合了起来,完美是从电影制作上讲,导演在鹤的生存环境问题与农村人口迁移上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从而呈现给大家一个完整的片子。遗憾是从社会角度讲,城镇化本身是一个很大命题,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命题进行创作,这样犹恐阐述不及,更何况加上环保这层皮。

从技术角度上,这个片子,我不说它的坏话,也不说它的好话,重要的是电影工作者原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这个导演做了,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再去堂而皇之甚至吹毛求疵的去揪技术问题,我觉得是件很不厚道的事。

消失的村庄(2011)

又名:A Disappearing Village

上映日期:2011-06-09(中国大陆)

主演:朱雨辰 唐一菲 王学圻 

导演:林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