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图书馆放《小丑》纪录片的那天晚上,操场上放映的是《暴疯语》和《贵族大盗》这两部电影。电影再精彩不过是一些人对生活的放大或另一种生活的意淫,本着电影常有而纪录片要不是学校图书馆放映我未必会自己点开看的想法,我选择了看这部纪录片。幸运的是这部纪录片真实如生活,狗血更胜剧作,而能听到导演分享他的制作思路和幕后的事情让这次的观影感受更添血肉。
最开始看到小丑的海报,我以为会是一部外国电影,影射人生的恐怖片什么的。小丑这一元素在美国影片中很常见,而且其出现表达的主题往往不是欢乐,而是小人物滑稽而悲剧的人生或带着浮饰诡异笑容假面突然出现攫人恐惧的玩弄人生。小丑的角色很经典,不过是比喻,但在这部纪录片里,它就是真实人生的一部分。
当我看到影片简介提到这是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年轻人在高压下的生活时,我联想到的是诸多著名喜剧演员自杀的新闻。他们的笑都透支给了观众,回到残酷现实中的时候,作为人的他们并没有那么多乐观可以支撑。
影片中不时出现的光谷、汉街、领导讲话、新闻联播让我觉得自己就在屏幕中的某个角落,这个镜头纪录着主人公阿鲍的生活,另一个镜头注视着我的生活。同一个屋檐下的面和心不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未婚先孕,因为不想结婚分手后闪婚他人,妻子分娩丈夫偷情,小三打电话给不知情的正房……这些电视剧里高频到让人忍不住快进或一边尽情看人撕逼一边嘲笑导演广告植入博人眼球的桥段就这样在纪录片里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电视看多了弹幕都能进行前方高能预警,现实中人们还是前赴后继走进这样的局,当这一切不是电影而是纪录片时,深深地吐槽无力……
每个人看一个普通人人生的纪录片可能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对我来说,《小丑》中有的的片段可以作为经典的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有的片段可以用来反思女性如何面对感情。
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团队,大公司也许更多依靠专业的管理,小公司也需要专业的管理,但对创业初期的小团队来说,更重要的是真心换来的凝聚力。星星偷戏服、接私活,阿鲍摆架子明知人手不够还坚持自己是老板不能上妆,可乐认为要把专门管财务的小宇也拉来表演,小宇学会了扮演小丑的技能就离开了公司……这样看每个人都有错,错得不可理喻,但当你再听每个人的理由,他们又都没有错。星星指责阿鲍独断专行、利益分配不公,他只是拿回属于他的那份;阿鲍认为作为老板要有老板的样子才能保证公司有秩序的运作;阿宝的女朋友可乐认为目前活儿多人少就应该多找几个演员干活儿;小宇认为目前的利益分配根本无法保障他的基本生活……生活就是这样,人们不会故意犯错,但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极其正当的理由,至少是自己认为极其正当的。维持生计固然是必须的,阿鲍最开始的创业宣言也曾引起过我的感动和共鸣,但当我看到他们在一起做饭吃饭,在雨里一同风雨兼程的时候,我认为公司不公司对生活来说没那么重要,从结局来看,公司最后倒闭了也没有怎么样,能留下印象的反而是跟那群人一起打拼的经历。将心比心,如果阿鲍考虑到星星和可乐不离不弃的情谊,体谅公司成员辛苦工作报酬微博的艰难,如果公司成员也理解阿鲍的抱负和压力,心平气和把话说开,把别人的话听进去,他们也许会一起进过奋斗的时光把握机会把公司发展下去。因为有导演在,我们得知阿鲍同意拍纪录片的一部分原因是他想顺便给公司做个广告,想树立自己高大的形象,后来阿鲍看到电影片段的时候也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吃惊。一个个选择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旁观者的选择总是容易的,我们无法完全体会他们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回放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会跟看纪录片的阿鲍一样吃惊。阿鲍要做的只是允许摄像机记录下他真实的生活,而他依然努力表现出一个他想让我们看到的自己,我们面前并没有摆放摄像机,而我们也都扮演者自己希望成为的角色,也许是演技不好,也许是舞台背景不好,也许是剧本没有写好,认真地演完,结局却可能跟我们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
精彩的故事似乎总少不了感情纠葛,夸张的肥皂剧看多了,我都不相信人能那么作,但看纪录片就不得不信了,何况故事就发生在我也曾数次走过的街道上。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生活作起来比肥皂剧更狗血。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里出现的角色都是不理智的,他们的爱情和工作注定无果。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可乐。她的选择和处事方式都是比较理智的,然而纪录片中,她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更加顺遂。一开始看她辞掉婚纱店的工作,看到阿鲍QQ消息说不带女朋友回家就发火还觉得她也不够理智,但后来听到她的理由和分析,她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她选择了阿鲍就愿意跟他一起编织共同的未来,她看准了阿鲍的公司正赶上发展壮大的机遇,就辞了婚纱店的工作来帮阿鲍,一个女孩子不惜在大冬天里把自己化妆成小丑踩高跷,她看出公司生意正好缺演员、其他人士气不高,就劝阿鲍一起来表演;她是容易知足的女生,对阿鲍私见女网友也没有当即撕破脸,虽然阿鲍给她买了一起回家的火车票,但从其他众多迹象来看,阿鲍的确没有把她当成女朋友。她掏心掏肺地把自己对阿鲍的感情说出来,把未来分析给阿鲍听,她还在试着理解他给他机会,在新年的鞭炮声中,阿鲍却刻意夹着她面前的菜当没听到。知道生活还缺乏保障认为应该打掉孩子或者先领结婚证的可乐跟坚持孩子不能打却没有结婚的意思的阿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乐要走了阿鲍也毫无挽留的意思。还好她及时抽身离开,没有因为不甘自己过去对阿鲍的付出而死缠烂打,打掉孩子踏上了离开的火车。
一个好的故事到这里其实可以结束了,但生活的狗血远不至于此。导演也说后面的故事是阿鲍主动打电话过来让他去参加婚礼才又加上的。可乐对阿鲍死心塌地不离不弃,还有了阿鲍的孩子,他却坚持说自己不想结婚;不到一年,他却跟另一个女孩子结婚了,理由是她怀孕了,家里也催得紧。纪录片三个字再次提醒我,这不是游戏,这是人生。两三年的同甘共苦敌不过一句家里催得紧,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还真不是废话,但这科学吗?!后面精彩而更狗血的故事我就不剧透了,但每次想到可乐我都禁不住假设,但凡阿鲍能顾及一点情分,听得进可乐一句话,也许他们就能把握住机会一起把公司发展起来,可乐也能实现另一个心愿,跟阿鲍拍一组婚纱照,也许以后的人生还是会有坎坷,但可乐平凡的小心愿都能够实现,阿鲍的抱负也一样很有可能实现。阿鲍回首自己的人生,会不会后悔自己的不珍惜不挽留?
但已经发生的事就是事实,的确没有那么多如果。从后面的情节来看,阿鲍就是阿鲍,再有一次机会,他依然是那个忍不住出轨的阿鲍。看到这里禁不住对人生失望,任你再理性,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在本性的控制下再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会这样荒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没看完,也没看懂,但里面有这样两句话。“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看过那么多狗血的情节,自己的人生还是免不了陷入狗血的情节。失落的梦想,错过的真爱,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能够看到一部持续拍摄了5年的纪录片实属不易,然而自以为看清了别人的人生却未必能看清自己的人生。就像纪录片里的他们,一样会为自己的表现吃惊。我们不是专业的演员,却也按自己的想法演着戏,即便是真实的表露,投射在他人眼里也是一场禁不住各种“如果”、“也许”的戏。
在我看来,《小丑》虽然有令人惊叹的狗血情节,但影片落幕,它并不如小丑的脸那样浓墨重彩,而是如此平淡的真实。我们疯狂的过去在回忆里总是会被修饰和压抑,很少有机会像看纪录片一样直面它。过去的故事都过去了,别人的故事是别人的。
听导演说,可乐一直都有自己的积蓄,回老家靠做小丑表演挣钱买了房子结了婚,现在很幸福。有了这条信息,纪录片对我的意义是,人生可以靠演技,但本性总是会在时间的冲刷和沉积里导向它注定的模样。
看别人的戏,演自己的人生,别忘了生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