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短片比长片更好,但由于本人没看过长片,因此只谈谈短片。

本人一般看完影片,都不会去看影评,但总会有扫一页短评的习惯。短评中很多人觉得这片子好,传达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但是这些有趣的东西是什么,倒没怎么具体说。倒有人说了些模糊的概念如青春期的萌动,失眠的心理表达……而出现这种内核模糊貌似多元的现象时,我只能说这部片的时尚性元素大融合成功地吸引了观众,并让观众有所玩味并称称乐道。而这就是成功之处。

片子的故事很简单,或者说基本上没故事,仅有的就是午夜超市的员工情况和主角的内心独白。关于员工情况在片子的作用,本人理解为照顧主題的商业性需要,毕竟如果全片都是男主喃喃自语的独白,那么片子自然娱乐性不够,估计沉闷到观众都会睡着。因此为了照应娱乐性和主题,员工情况的介入就成为了必备。如收银台女不敢看时间、滑轮脚踏车娱乐二人组、苛刻的老板等素材就可以丰富内容,填满架构,顺便提供笑料。当然,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一定程度地照应了主题——个人认为主题是现代生活的都市病心理症状,即男主内心体现的症状,——并让主角的独白变得不至于枯燥到难以忍受,反而员工的诸多恶搞片段的存在,反而让主人公的倾诉变得顺理成章,成为极好的铺垫。

而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其实是多元的。男主选择在午夜工作,除了为了换取艺术学校的学费之外,更多的考虑还是因为午夜状态能够照顾男主的心理需要,而这涉及男主多元的内心活动。其中有(1)在艺术方面的追求,(2)对异性身体的想象和吸引,(3)半梦半醒的都市病。这几个心理状态的设置,感觉是经过了导演的精心处理:

(1)是表面现象,是生活最直观的问题所在。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些直接面对的烦事,因此(1)的设置符合客观,也容易让观众理解,也不需要解释;

(2)是内心追求,同时也是商业考虑,吸引观众眼球之作。观众很容易可以把(2)和(1)通过艺术追求连在一起,但除去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插入了“童年裸体事件”的情节,因此(2)的存在就变成了隐藏在男主内心的秘密,也是其最纯粹的原始追求。同时,这一追求还引出了裸体,于是(2)的存在不仅仅构建了主题,也成了贩卖热点的元素,这一融合设置的十分巧妙;

(3)是躲藏在(1)背后的主旨,也是全片最引人深思的内核。片子虽然没有明显地提到失眠,但全片的氛围都是处于浑浑噩噩,半梦半醒之间,而导演处理的主要手段在于时间的“控制”。对于这点,刻画最深的还是在于男主让时间停止,从而在时间的空隙中追寻内心冲动的情节。但我们知道,时间是无法停止的,而人也没有办法超越时空的存在,因此片子的时间“控制”反而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幻想停止后,时间恢复流逝,而人也重归生活。但幻想的存在必定说明着某种需要,个人认为这需要正是建立在现代生活人群中的都市焦虑症前提上。由于现代社会的高科技高消费高追求,加上《娱乐至死》中的信息碎片侵袭,人类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节奏。在这样的节奏下,人都是冲着行为规律化,生活机械化,感受物质化的方向发展(令人无法抑制地想到《摩登时代》的工厂),这也就难以在社会中感受到某种原始的生命悸动,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感知时间的方式来感受自我的存在。而失眠是最常见的感知时间方式,因此一群人只能以午夜超市的“睡眠时间”来进行工作、娱乐、恶搞等一系列行为,在辛苦换取金钱为自己的生存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夜晚在超市打工的人,一般都不富裕),也以此去感受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进而感受自我存在。

借失眠来感受现代都市人群的电影,还有《搏击俱乐部》,诺顿和皮特的分裂虽然极端,并以自我毁灭作结,但也不失为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另类的反抗形式。与之相比,本作中的人群应对方式就显得弱势,只能通过午夜的感知和幻想作为长期兴奋药剂,而这只能变得更加敏感脆弱(连观看时钟的勇气也失去了),所以戛然而止的结尾正好适合本片,因为这正好让片子终结了他们面对老板狂怒的生活现实。

超市夜未眠(短片)Cashback(2004)

又名:爱情回水 / 现金回馈 / 找零

上映日期:2004-10-10(芝加哥电影节)片长:18分钟

主演:肖恩·比格斯代夫 艾米莉娅·福克斯 Michael Dixo 

导演:西恩·埃利斯 编剧:西恩·埃利斯 Sean E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