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一集 第二、三集
第四集真的太飞了,对于我这种Rick and Morty的粉丝来说十分喜欢
名字叫when cary grant introduced timothy leary to LSD,恕我愚钝只想起来《当哈利遇到莎莉》
超现实幽默(也称为荒诞幽默)是幽默的一种形式,通过故意违反因果推理,来产生明显不合逻辑的事件和行为。超现实幽默往往由离奇的并列、不当的推论、无理或荒谬的场景以及大量废话构成。超现实幽默是对观众预期的颠覆,以与场景逻辑脱节的不可预测性来娱乐观众;荒唐离奇的剧情正是其吸引力所在。超现实幽默这一流派起源于艺术上的超现实主义。
开始前先郑重声明,吸毒会造成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造成损害!请勿模仿。对药物上瘾不如多看两部剧精彩(手贱的查一下off the air看,不谢)
故事发生在1958年,加利福尼亚西北偏北的片场——西北偏北是影史上一部经典影片,由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导演,好莱坞影星加利格兰特(男主)主演。
开始Grant说让我猜一下,Hitchcock想客串飞行员——这位大导演的标志性举动就是客串自己的影片(昆汀你笑什么),在《西北偏北》中他客串了个错过公交的人。
女助理说他坐不进驾驶舱吧,Grant说你说这话小心点别让他听到,有一次James Stewart说他长胖了他就发火了。——这位鬼才确实富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因为过度肥胖而未被征召入英国军队。(我看的这版字幕组翻译成被尸体吓到?拉到椅子上?还在上边标注《夺魂索》?不知道是听错还是什么梗)
Grant所说的经纪人Frank应该是他32岁没有续签派拉蒙,而是雇了独立经纪人Frank Vincent。所说的Doris Day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电影“票房皇后”,和他与希区柯克都有合作。(现在大家最熟悉的她的作品是《后会无期》中引的Que sera sera)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另一男主Timothy Leary,由权游中的小指头饰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作家,以其晚年对迷幻药的研究而知名。Turn on, tune in, drop out(激发热情、内向探索、脱离体制)的口号影响了一代人。
1959年Leary刚从欧洲归来,担任clinical psychology讲师。9月1日Look杂志(当时的热门杂志,一度可以和神刊Life相提并论,1937年创刊1971年结业)发表Grant的访谈,他称LSD(用于治疗,当时合法)让他更快乐了,“至少能摆脱生活中的虚伪,不再受童年生活的影响,走出与父母和前妻们的关系”。剧中所说的Good Housekeeping杂志的那篇文章应该是1960年9月才发出,对目标读者为家庭主妇(这部分人本就喜欢Grant)把Grant大加称赞,称其“勇敢的参与到可能对心理治疗有深远影响的药物实验中”。当时相关的文章还有更多,包括同类型的Home Journal也发文谈Grant与LSD。
两人谈起童年,Grant的父亲是酒鬼,母亲患抑郁,烟酒均沾,十分严厉。Grant 9岁时父亲把母亲送进了精神病院,告诉他她去“度长假”,后来说她去世了。10岁时又娶了媳妇,新家中却并没有Grant的位置,他被丢给祖母抚养。Grant成长过程中一直对母亲心存怨恨。父亲临死前不久才告诉Grant说自己说了谎,那时Grant已经31岁了。当时Grant就给母亲办了离院(1935年),但直到1938年才回到英国看望她。
Leary为什么说自己能理解呢?因为他13岁的时候酒鬼父亲抛弃了家,他也在单亲环境下读过青春期,而据本人回忆他一直对他母亲抱有失望之情。上高中时他成绩优异,学生会主席,校报主编,高尔夫队、合唱团、交通小队和议会委员会都有参与。本能上常春藤,但他开始旷课,校报上挑战校长,之后受他父亲影响进了西点军校,也受父亲的影响酗酒被请辞。两个苦命孩子
Grant撤回杂志采访——原型是1959年在拍摄Operation Petticoat(粉红色潜艇)时第一次对记者谈LSD,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记者Joe Hyams采访了Grant,本应因为这个题材大赚一笔,但Grant想到这样《粉红色潜艇》的票房可能受阻赚不到钱时(一说为他与其他方签订了LSD使用内容的独家报道权),给Hyams打电话要撤回,但Hyams说已经做出预告,之后照常发表了。于是Grant说自己两年都没见过他,这报道是假的。此话一出,Hyams被群起而攻之,记者职业生涯就此葬送,被好莱坞公关圈拒之门外。就连在上学的小儿子都被欺负,因为大影星说他爸爸是个骗子。之后Hyams一纸诉讼把Grant告上法庭,结果是庭外和解,给了他写Grant回忆录的约定。这样Tribune按理来说是第一手资料,但被当事人否认,Look成为第一个发Grant和LSD的文章的,而Good Housekeeping在一年后了,剧中是把三件事合为一体。
Everyone wants to be Cary Grant—even I want to be Cary Grant——这句是Grant亲口所说,本来是逗趣的,剧中看来又分外凄凉。
Leary所说的Errol Flynn是澳洲电影演员、编剧、导演、歌手。此人支持纳粹,帮助一个纳粹潜逃到中国。Grant曾对当局上报他的名字,但他没有被指控。
接下来Leary喝了LSD,神奇之旅开始了。
上来Cary Grant就开始breaking the fourth wall,然而这种方法最早使用是在1979年的《木偶电影》(The Muppet Movie)。
时间线的坑怎么填?一切都是_______
两个人开车开回童年,Grant父亲道出他的名字:Archibald Alexander Leach
Grant父亲说的台词是Gran不久前说的:想我这么有魅力的人死了,太可惜了
玉米地被飞机追,男主被错认成凯普林都是《西北偏北》的剧情
拍卖雕像也是《西北偏北》的剧情,只是墨西哥雕像被换成自由女神像
麦高芬(英语:MacGuffin)是一个电影用语,指在电影中可以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例如一个众角色争夺的东西,而关于这个物件、人物、或目标的详细说明不一定重要,有些作品会有交代,有些作品则不会,只要是对电影中众角色很重要,可以让剧情发展即可算是麦高芬。希区柯克是此道行家里手,这个词就是因他说而流行的。
两人“出价”中,Grant说“Everyone taking LSD, dropping out, There will be no doctors, no teachers, society will collapse”中的dropping out字幕组译为“学生退学”,实为Leary宣传的三步之一drop out脱离体制。
长袍是Leary经常穿的代表性衣服,也是嬉皮士经典打扮。
Leary和拍卖师都说“奇怪,为什么那架飞机在没有庄稼的地方喷药?”这也是《西北偏北》的剧情中Grant对手戏演员的台词
Leary上电视,说“I'm turning on the minds of all the young people of America.”(字幕组翻译成产生了美国原住民的幻觉?)turning on一语双关,即指打开电视,又指Leary宣传的三步之一Turn on(激发热情)
Leary说这有个美女,还有个美男,指谣传Grant是gay,他与Randolph Scott同住12年。
Grant抢走雕像进入最后一幕,总统山(也是西北偏北的最后一幕)
Grant说没有替身我不跟你打,实际上他的大部分特技都是自己做的
Grant说的the most dangerous man in America和前边电视采访给的描述一样,都是尼克松总统给Leary的评价。就像林肯说的一样,Leary多次入狱,又逃脱,又被捕,在不同监狱间流转。
Leary说自己至少为理想而战,杰弗逊插话说你们俩根本就没上过战场,Grant是一直在演戏,给英国战争捐了两部电影的收入,得了Kings Medal。Leary先前参加预备役军官训练,因为在女寝室过夜被开除,后来在特殊训练营,不出任务。一度被征召入要去太平洋战场的空军里,所幸相逢故人Ramsdell(预备役军官训练营的老师),把他提到下士,在本土继续当心理测量师,战争结束后得了一兜子奖章。
Leary反戳杰弗逊蓄奴,林肯补刀说还和其中一些通奸,杰弗逊说你们一定是嫉妒我。
两人开始争论历史,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国民警卫队向反对美军进入柬埔寨的抗议学生射击,4人死亡9人受伤其中1人终身残疾,导致四百万学生罢课,直接影响民众对越战看法。直到后来的言论自由,再到被消费主义所绑架…反战和平,捕梦网(原住民手工艺品,60-70年代的泛印第安运动,一说嗑药后看到的幻想同其相似),民权运动,星巴克(哈哈),互联网是个坏东西,音乐也一团糟,Steppenwolf是60年代末火起来的乐队,但Leary推荐的实际上是同名小说,书中描写大爱,药物滥用,就嬉皮士那一套。Leary甚至推荐在使用LSD前看这本小说,理解更深。
然后Grant赢了,反文化运动消失,互联网不存在,异性恋大游行,种族歧视盛行…无奈,Grant摔碎自由女神像,给60年代一个飞的开端,欢乐颂响起,回到现实。You might got odd flashback.
情人节看完La La Land回来就开始写,这集玩梗玩疯了,查了好多史料的边角料,愿意打赏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