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发现了这样一部电影,《灵魂载体》,已经在爱奇艺上线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要说说这部电影呢,因为开始还以为是恐怖片,但实际上是一部科幻片,而且是很高概念的科幻电影,看完之后有一种感觉,本片的主创阵容很年轻,主演也是新人,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本片的质感足够强了,但如果制作规模再大一些,这部作品完全可以登陆大银幕。
因为《灵魂载体》所表现的内容,正是华语电影最缺少的那一类。
都说华语电影拍不好科幻电影,但这话要分开讨论,我们或许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无法拍出《侏罗纪公园》《独立日》这样的大制作大题材科幻片,但科幻题材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比如这部《灵魂载体》,从内容上来看,灵魂复刻的主题,其实等同于我们熟悉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的作品中外都不是很多,但这两年还是有那么几部,比如前几年的《幻体》,甚至去年的《记忆大师》都有类似设定。
该片代入感不算强,但越看越有意思,因为这个设定之下悬念迭起的铺设。从主角的人设带入,再到电影概念的引入,然后无缘无故就被人追杀,属于那种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典型。不过本片的剧作非常成熟,能看出编导是有想法的,典型的三幕式结构,第一幕建立悬念,悬疑色彩非常重,第二幕进入到标准的“亡命天涯”式模式中,伴随着大量的逃亡戏份,同时线索铺开,进行相应的解密,直到最后一刻大反转,揭开所有谜题。
所以综合下来,这部《灵魂载体》算是“旧瓶装上了不错的新酒”。这里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对电影的主题进行简单的概述,以及故事背后的思索。
《灵魂载体》的片名就能概括电影的主题,顾名思义,作为一部“记忆移植”类的作品,本片的特殊性在于将“移植”的载体换成了“意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新鲜的概念,人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永生?
完好无损的躯体之下包裹着仇人的灵魂,这是一场暗流涌动的灵魂复刻杀人案!所以在此概念之下,就进入到科幻电影“异化主体”的概念含义之下。肉体与意识构成了一个二元的行为统一体,前者是傀儡,后者是主体。
电影设定了一个观点,把将死之人的意识转移到他人身上,从而获得“续命”,不过《灵魂载体》的核心内容并不是在讨论移植对主体本身的影响,而是讨论对于他人的影响。主角东方的主体身份,乃至意识本身的二元剥离,处在这个“异化主体”的尴尬环境之下,其行为决定了故事发展走向。
电影节奏很快,主要矛盾激发点在于“异化主体”对自己的身份判断,当后者的意识在无意之间突然强加给主人本身时,人性化的思考就成了电影的论点,故事线索中用意识开发技术而引发的神秘家族暴力血腥、匪夷所思的继位权力之争,在意识主导主体的大环境下,躯体是“非我”,意识则是“他人”,原本的二元行为统一体变成了矛盾的统一体。
而且如同大多数技术恐惧电影,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克隆人,最终的命题还是落回人性方面。让温暖的人性取代冷冰冰的技术,乃是这类作品一大原则。
《灵魂载体》也是一样,当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在技术领域上应用不足是技术恐惧的一个客观原因,而主观原因则在于掌握科技手段的人类,作为主体,对科技的滥用,导致危机一触即发。其实所有展示技术恐惧的电影里,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技术至上”的破坏性,人类处在拥有一个生产力极为先进的社会,但这一成就的代价就是人性的缺失。
《灵魂载体》乃至所有“异化主体”电影的寓意就在于,人在技术社会中没有主体性,只是庞大社会机器中的零件,可以随意替换,这个躯壳不中用了,换一个就行。而造成这种形势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科技本身,而基于上层社会的人们为利用科技来达到控制人类社会的目的,在这部电影里,移植一下意识就可以完成了。
诸如《灵魂载体》这类科幻电影,在一个比较“硬”的科幻命题之下,电影形成了动作惊悚的模式,主要讨论人性。没有什么大场面与特效,完全依靠故事本身发展,可以说是中小成本电影,但这样的作品,却是华语电影中最缺少的一类,不是吗?
电影的主创都是新人,这就是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新能量,没有拘泥于当下华语电影市场环境,而是剑走偏锋的玩了一套高概念,而且容纳于概念之下的情感关系和家族纷争都是当下流行元素,这就是很值得肯定的地方。要知道,在现实社会中个人主义价值观普遍存在,科幻电影即便展示了500甚至一万年后的世界,其价值观体现仍旧是当代的,科幻电影无疑是现实社会的一面放大镜,不仅是一种对于未来的忧患,还是一种对人类现在的行为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