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The Beatles, Tomorrow巡回展的北京站,此前也特意花了几天看完了这部Anthology。看之前我对Beatles了解甚少,歌曲很多听过,但也仅此而已了。但几日里,随着一集一集看他们成长、壮大、辉煌,到焦虑、彷徨和分离,我也越来越投入情绪,因他们大笑和落泪,像一个经历了六零年代并记挂他们几十年的粉丝一样。这个伟大乐团的一生在这几日内高速地在我眼前划过,有一些细碎的感触快速地积累:
几个年轻人并非刻意地相遇,机缘巧合下成立了Beatles,并开始在Cavern pub开始演出,一切都还是那么纯粹,当你听听他们对那个阶段的描述,也恍惚觉得,他们好像回到了15岁少年时代的稚拙,以至于在之后的十年里,以及他们的音乐和电影里,你都能发现那份纯真始终没有消失殆尽。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刚刚赚了钱后就跑去买了皮裤,超级骄傲地标榜着自己作为摇滚乐团的小小成就,最终被经纪人要求换上套装。但那段孩子般地毫无保留地炙热表达,尽管幼稚缺乏品位,也看得出他们自己依然对这段津津乐道;同样的桥段还有在汉堡,George因为年龄问题被遣送回国,Paul生动地描述那时他们的沮丧和幼稚的报复行为——在酒店烧了一只安全套,结果被拘留...但那语气里你分明听出他对少年自我的认可,我推测他心里在想“干得漂亮,小伙儿!”;那段初期的巡演中,他们坐着一辆货车,有一个冬日,前挡风玻璃坏掉,四个人便在后座一个个叠在一起取暖,上面的人冷了就换到下面...Paul说这段的时候我笑到停不下来,没错,这的确很Beatles,但同样你会不禁泪目,尤其当你看完所有anthology再回忆这一段的时候。正如George说的那样,“我很感动,他们为了我全部都从汉堡回来...那段时候是我们最最亲密的时间。”
随着他们迅速的流行起来,他们到世界各地巡演,而每一个地方都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法国来听他们唱歌的看似都是gay;在纽约、华盛顿他们见识了征服美国所产生的如梦如幻的效应;George因为受不了电台一直放他们的歌而特意打电话过去点别人的歌;在迈阿密度过美好假期;在日本他们被这个高效率整齐划一的国度震慑,但马上又暴露了调皮的本质,他们特意拖延打破日本合作方指定的时间线为了看看他们能有多抓狂;在菲律宾因为拒绝了女王的邀请而被谩骂驱逐...他们在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坦诚地交代了那时的心情,不管是兴奋还是气愤,这都是Beatles最真实的一面。
Anthology并非满足于提供给歌迷一个传奇乐队的奇闻异事,更多地,它呈现了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思想的转变和随之产生的音乐上的变化。纪录片中穿插了他们每个重要时期的代表作品,完整地叙述着每个作品产生的背景,和这其中他们想要在音乐中传达的理念。Paul在最后一集总结的很到位,Beatles始终都在进步,没有因为一种风格的成功而停滞不前,而且他们的歌始终在传达爱与和平,没有让年轻人去做坏的事。我认为这是Beatles他们内部始终达成一致要坚守的东西,即便他们也有嗑药、不清醒的时刻,但是就像Paul在面对记者询问抽过几次大麻时候所说的,”我大概抽过4次,但我并没想因此给年轻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所有这些事实是你们问我才说的,而且如果产生什么影响,也是你们通过电视报纸传达出去的。” 很聪明,很坦诚。
他们的音乐制作人说,Beatles最厉害的是他们永远保有好奇心,他们总在问他“有什么新的技术和声音吗?”,也常常利用有限的器材和技术去挖掘新的音乐元素。从Rubber Soul这张专辑开始,他们便尝试起试验性的音乐,也因此大大拓展了思路。George也开始逐渐磨炼作曲能力,在音乐中引入印度风格。但他们对音乐的制作依然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一首歌会重复n次,每一次都会加入新的点子,即便到最后感到厌倦,但他们依然无法停下来去实现对音乐的想法。而个人风格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Beatles的分化,大家渐渐有了更多个人想法需要得到实现,而不再愿意只是配合和退让。这也是为什么The white ablum中有那么长的歌单。
关于他们后期的分歧和最终的解散的原因,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我觉得不需要。Brian的去世,Paul某种程度上的独裁,John的重心逐渐转向Yoko,Goerge一心向往印度的佛系生活...当一切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种原因是绝对起主导作用的。更根本的是,我觉得这本身并不能算作是问题,和普通人生活中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分离,没有区别,无非,他们是Beatles而已。就他们而言,我觉得是那个阶段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已不再是15岁,不再是那个John一问“where we were going, fellows?" 就会得到”To the top!"回答的那个年纪了,他们有作为一个普通人更想做的事。而人们之所以感到无尽的惋惜,无非是这样美好的一个乐队已无法再继续创造更多美好,我们似乎失去了可以追寻和寄托的对象。但,我想,Beatles已经到达过那个top,为这个世界贡献了无与伦比的美好,我们应该为能够享受这份美好而感到幸运,而不是要求更多。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Beatles永远是最伟大的乐队,这点不会改变。
10年间,起起伏伏,在这样情绪集中累积的日子里,我最难以忘记的是,Paul说“我一直是John的粉丝”,并且每每谈到Beatles都是满脸的骄傲;George为了让Ringo回来在录音室里布满了鲜花,Ringo刚加入乐队时为了不让别的队友不开心而不和Ringo睡在一起;John内心痛苦的时候也没有把负面情绪带给其他人,而只是写了Help!; Ringo对团队关系的敏感,在解散后坦率地流露着遗憾,当三人聚首Goerge的花园时毫不掩饰地说着能和你们再相聚感觉太好了;当John面临媒体压力时所有人都坚定地站在他这边...这些时刻常常让我想起最初的Beatles,我坚信他们从没忘记那些共同经历的过往,那些共同分担的压力,也没有因为日后的分歧和解散而怀疑和贬低当初的真挚和美好。感谢这部纪录片呈现了最真实的他们,没有无畏的责怪和惋惜,没有提及John的去世,没有提及那些女人,没有关注解散后的个人轶事,而是全然的、彻彻底底的The beatles,如果你纯粹想了解他们,这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珍贵资料。

披头士精选辑The Beatles Anthology(1995)

又名:甲壳虫乐队精选辑

上映日期:1995-11-26(英国)片长:600分钟

主演:保罗·麦卡特尼 乔治·哈里逊 林戈·斯塔尔 约翰·列侬 

导演:鲍勃·斯米顿 Geoff Wonfor 凯文·戈德利 编剧:Bob Smea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