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故事,具有螺旋式上升结构。它展开情节的方式是“之”字形的,随着剧情发展,总能不断推翻、乃至超越观众的预期。

《铃木老师》就是这样一部好剧。故事看似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年轻男老师在初中二年A班开展铃木式特色教育的过程。短短十集涵盖了一个春季学期和小半个暑假。

看第一集,我以为是个口味略重的热血校园故事;看第二集,以为是个偏心理分析的黑暗校园故事;看到第三、第四集,感觉剧情渐渐滑向变态,有种事态随时都要失控的感觉;但发展到第六集,又冒出似乎是伦理片的苗头;直到最后一集,看完法庭实录般的40分钟后,才恍然大悟,终于发现编剧的野心。这远不是校园故事那么简单,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社会剧,是作者建立在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上的一系列价值主张和社会实践。所有的剧情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一个关于价值观、关于人生抉择、关于多元社会和一元思维、以及关于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的问题。

所谓现代,理应包括物质上的丰富、制度上的民主和价值取向上的多元。但现实中,人们往往最注重物质,其次是制度,因为这两者相对而言是可见的、可触的。相比之下,价值观则像无形的幽灵,虚无缥缈地弥漫于人的自身内部和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持久的张力和破坏力(在中国,尤其表现为破坏力)。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都对此采取轻视的态度,因为他们是“多数”。群体的力量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只要持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占多数,那么这种价值观就具有理所当然的正当性和正义性。

这很像这两天讨论得很火的某个电视招聘节目。主持人和一群排排坐的招聘方形成一种“多数派”局面,以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处于统治地位的身份对孤岛上的应聘个体形成价值评判上的统治。

《铃木老师》种的铃木式特色教育,其实就是打破多数派对少数派的天然垄断。他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打破沉默。首先,打破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垄断。学生作为整体是一个弱势群体,一个“少数派”。老师在学校里占有统治地位,家长在家庭中占有统治地位,他们可以随时“入侵”未成年的内心世界,将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强行灌输进去。其次,打破学生群体内部的少数派的沉默。这个少数派,不仅包括所谓的“问题学生”和心理容易扭曲的优秀学生,更加包括平凡无奇、如影子般存在的普通学生——他们的沉默因为极高的隐蔽性而更具有更强的杀伤性。赋予每个学生以说话的权利,保障言论的充分性和公平性,不施加批判,不下结论,让思考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展开,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局面。

可惜的是,成年人的世界不会再有这样一个老师,成年人僵硬的价值观也难以像孩子们一样得到塑造。《铃木老师》给出了一个励志的阳光结尾,但我们心里很清楚,现实中的人都不在2年A班。

铃木老师鈴木先生(2011)

又名:Suzuki Sensei

主演:长谷川博己 臼田麻美 山口智充 田畑智子 绪方义博 富田靖子 

导演:河合勇人 橋本光二郎 滝本憲吾 编剧:古沢良太/岩下悠子/武富健治(原作)

铃木老师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