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提琴手》是希腊导演瓦西利斯·杜罗斯的作品,影片以蔚蓝色的希腊岛屿——赫基为背景,跟随着摄影师的视角,展现了在一个蔚蓝色国度之下,一个孤独却有着音乐天赋的小男孩克里斯多成长历程中的故事。

该影片采用单一因果线性结构,以顺时序,单一线索展开影片的,《月光提琴手》以主人公克里斯多的成长轨迹,按顺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目的在于制造真实感。

整部影片的基调以蔚蓝色和洁白色构成强烈的鲜明对比,大海的蔚蓝色一望无际,灯塔的洁白色显眼明亮。

蔚蓝色一定意义上是自由的象征,在这里,克里斯多展现的更多的是蔚蓝色的自由。无论是克里斯多的逃课,亦或是他一个人行走在岩壁上,独自在偌大的溶洞里拉小提琴,他身上都散发着向往自由的气息。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角色的忽视,因而克里斯多是孤独敏感的,这样独特的气质或许是他有着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原因之一。他生长在赫基这座小却异常美丽的岛屿之上,蔚蓝色的大海,壮大的岩石,神秘的山洞,白色的灯塔,这些众多且充满神秘美感的元素让他的琴声充满着想象力与生命力。虽然克里斯多的眼睛面临着失明的悲剧色彩,“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在一个角落给你打开一扇窗”,克里斯多的视力不断地下降,但是他对生活的细节对音乐却越来越敏感,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月光提琴手”,即使是在黑暗的月夜里,依然能够奏响生命的优美乐章,用丰富的想象力,灵魂的自由谱写克里斯多自己的月光奏鸣曲。

女老师与灯塔爷爷奏响的是洁白的灵魂的园丁曲。

爷爷既是灯塔的守护者,也是克里斯多的守护者。守护着克里斯多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爷爷既是蔚蓝色海域上船只的指引者,亦是克里斯多音乐道路上指引者。当克里斯多的母亲阻止克里斯多拉提琴时候,他走出灯塔,对克里斯多的母亲说道:“所谓天纵英才,这样的才华是应该拿出来与世人共享的,即使为人父母,也没有抹煞它的权力。”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自由的权利,独立的灵魂,顺应天性,自由的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古希腊作为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奔放自由的天性,人文艺术的辉煌与这一点是割裂不开的。如此看来,影片在展示希腊这座美丽神秘的国度的同时,也展现出其浓厚的人文气息,让观影者感受到其强烈的美感与艺术感。

女教师在克里斯多的成长历程中充当了一部分的母性角色,克里斯多的亲生母亲忽略了克里斯多缺失父爱成长历程中需要更多的母爱和关爱,女老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给了克里斯多,从克里斯多一开始对女教师的排斥到后来接受女教师,向女教师打开心扉,让女教师帮助其寻父,都从一定程度上发现女教师的职业身份是教师,但是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渗透的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关爱,她留心克里斯多的奇怪举动,关心克里斯多的眼睛,乃至到后来,发现克里斯多有着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发现他,鼓励他,带着他,踏上音乐之路,让克里斯多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与方向。这一点,对比中国的教育体制,一定意义上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希腊国度里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因材施教,让他们寻找到自己人生的闪光点与意义,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人去读书考试。相对比而言,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更顺应其天性的发展似乎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灯塔爷爷和女教师用洁白的灵魂抒写了一曲充满自由与爱的奏鸣曲,让克里斯多在自由与爱中浸润着并成长着。

在视听上,《月光提琴手》运用了隐喻蒙太奇,蔚蓝色的大海反复出现,海的蔚蓝色,蔚蓝色通常意义上是自由的象征,灯塔也寓意着爷爷与女教师之于克里斯多而言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塔,指引他的音乐道路,指引着他的成长。同时运用了对比蒙太奇,克里斯多独自一个人行走时,周围的色彩都是明亮与鲜艳的,而当他在学校教师里和在家里时候,色彩是深沉暗淡的。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克里斯多独自行走思考与音乐作伴时候的自由,对比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不快乐。

影片背景音乐从始至终以希腊民谣乐贯穿,不仅体现了影片的民族性,亦与影片名称《月光提琴手》相联系,用音乐浸润的不仅是主人公克里斯多的生命,也浸染了观影者的听觉,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同时亦使该影片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人文气质。

希腊是一个散发着自由,人文气息的国度,月光弥漫着爱情海,飘渺的小亚细亚山脉,广袤的蓝天碧海,洁白的灯塔,蓝白相映之下,美浸润着一切,音乐,生命,灵魂都洋溢着自由与美。

月光提琴手(2000)

又名:Fading Light

上映日期:2000-12-15(希腊)片长:95分钟

主演:Alekos Alexandrakis Vicky Voli 

导演:瓦西里斯·杜罗斯 编剧:瓦西里斯·杜罗斯 Vasilis Douros/Despina Tomaz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