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里面有许多生活片段都是很熟悉的。每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里都会出现的生活细节,朴实中充满了温情。
从春节开始的第一个春天。母亲一边准备年饭,一边口里咕哝着,春节就这一天,一天也吃不了这么多菜,可一样要做,每一年都一样;一样菜做了七八份,母亲一边数点着,一边念叨,这个亲戚要送几份,那个邻居要送几份;父亲点燃了一串鞭炮,噼啪声中,母亲嘻笑着跑开;春天来了,燕子在屋檐筑了巢,父母脸上带着喜悦说,看哦,庆屹,今年燕子又来了。
比起中国电影,偏爱中国纪录片。被技法和审核约束扭曲了的生活不具有可信度,同时也显得可笑而荒诞。绝大多数的纪录片反而没有任何夸张渲染,直接把镜头对准生活最真实的一面。仿佛跑进山野,扑面而来的就是天然活泼的自然气息。
一些画面极其难忘。从窗外看去,母亲戴着花镜在缝纫机前埋头缝纫,同一时间另一个屋子里的父亲正在摆弄着乐器;母亲给父亲剪发,边剪边埋怨父亲怀疑自己的手艺;邻居一早给父亲送来了新鲜的腊梅花,父亲一边道谢一边讨教鲜花该怎么养护;每一年父母都要亲手熏制腊肠,大功告成在忐忑和期待中揭盖,同时嘴里咕叨不知道今年做的怎么样;父亲和母亲爬山,父亲的鞋坏了,坐在一边用草把坏了的鞋底绑起来;父亲看着自己十几岁时候的毕业照说,看看还有几个能叫得出名字。依序认过,笑说还算自己身体好,可是这里面有好多人都不在了,不知不觉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唉……
影片中所有琐碎平淡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进,组合出来的是一对勤劳、幽默、亲切、智慧,可爱又可敬的父母,及由父母延展出去的平凡生活里深浓的人情味。在一个一切都在逐渐变得匆促的时代,在父母一辈的身上,却仍然能深切地感受到过去那个年代遗留在他们身上温润的痕迹。那是他们生命的基础和底色。扎实,温情而厚重,所以充满了情感能量。
从头到尾一直没能控制住流泪,但或许不是因为感动。而是觉得这一切,在将来的某一天都会消失不见,无论快乐,还是痛苦,最后留下的只会是一些零散的影像片段,成为微弱的见证。影片里的人,他们并不是在表演,他们没有意图,只是单纯而朴素地生活着,平淡地过着每一天。如同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可是,人这一世毕竟不能摆脱衰老和疾病,时间也更不会停下脚步。每一个人,从一生下来事实上就开始向这个世界告别。就像瓶子里的流沙,从翻倒过来的瞬间就开始不停地泄落,直到流逝完尽。即便镜头一直追随着父母的点点滴滴,他们总会老去,直至离开这个世界。生命从开始就步入了倒计时。“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生命中的快乐,只是漫长痛苦中的些许微弱点缀。就像年三十晚上此起彼伏冲天而起的焰火,越是喧闹越觉得萧索。
来年的春天,一个原本齐整的家变得再也不全。姐姐的病故,让原本明媚的春天猝然染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白发人送黑发人,对父母是锥心之痛。在姐姐的病床前,父亲两眼失神,揉搓着一头白发,母亲数着念珠喃喃念诵佛经……有情众生在命运阴影笼罩之下的无助和脆弱,在厄运面前放大。即便曾经有过许许多多在一起的快乐瞬间,面对疾病的掠夺仍然只是束手无策。只是,下一个春天并不会因为至亲的缺席而一并缺席,它仍会如期而至。时间之轮无视一切的情绪,从人的身上碾压过去。
影片里的父母很有情怀。母亲切菜的时候都会看着电视哼起歌谣,姐妹来家里做客也会即兴对歌唱上两句,在农田里劳作兴致一来也会迈开舞步。父亲擅长各种乐器,歌喉也不错,喜欢养花,给蜜蜂换了蜂箱也会按捺不住一天去看好几回。父母对生活怀有充沛的热情,善于苦中作乐,才让原本沉重的生活变得相对轻盈。就像母亲闻着新鲜的金银花,笑着说感觉心旷神怡。没有人会遗忘姐姐的逝去,那注定会是投在父母心上的一片暗影。但未来的日子,仍然要怀抱热情生活下去。
这一生我们不知道和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能一起经历多少个春天。但“哪怕岁月淡忘了春天,花香还在你怀抱。用心呵护每一秒,爱的世界不会老。”平凡而普通的琐碎记录,因为丰沛的情感而变得弥足珍贵。感激导演能用镜头记录下父母的这些瞬间,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