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2

Web2.0时代“狼来了”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因为各种原因,似乎国内的媒体总觉得没有面临那么迫切的形势。但对于报业标杆纽约时报来说,不仅经历了切肤之痛,更是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应对和转型,这在《头版:纽约时报的一年》里被描述得淋漓尽致。私以为,这是每个平面媒体工作者都可以细心揣摩的作品。

从技法上看,它并非多么高超,全片像是一次凌乱无章的采访习作,想到哪拍到哪,没有清晰的主线和完整的架构。但它胜在真实:它引领我们走进相对神秘的纽约时报内部,观察他们从高层到一线员工如何工作,观察他们在互联网浪潮面前的窘态和转身。同时,又因为策划和拍摄对象的随意性,也算是一个面面俱到的全景式扫描,尽管从深度上有所欠缺,但鲜活是它最大的优势。

很多人看过以后会有一个疑问:新媒体(这其中包括新闻网站、八卦网站以及SNS等等一系列与纸媒、电视、广播不同的新兴传播形式)真的有如此大的冲击吗?事实上这种冲击已经来势汹汹地波及到了生活的每个方面,它改变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从本片立意来看,它深刻地改变了平面媒体的观念和运作方式。

新媒体有哪些代表力量?影片中涉及到的主要包括了: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三大社交网站,WikiLeaks(维基解密),一些标新立异的公民记者网站(比如以个人视角深入利比亚拍一些耸人听闻的落后风俗和社会见闻),还有一些与纸媒合作开展严肃调查性报道的独立撰稿人网站。

这些从多方面构成了对平媒的冲击,片中着力强调的,除了人尽皆知的三大网站外,主要是阿桑奇的维基解密带来的重大影响。阿桑奇接受纽时采访时,明确阐明他心目中的新闻理念是“追求正义”,而非传统新闻业理念中的理性、客观、平衡。他对真相的推动无疑是充满立场、有失偏颇的,却带来了巨大的轰动,推动了“个人作为消息源”这一互联网时代传播特征的极大流行。

这一潮流在三大社交网站时代早露端倪,维基解密将其突破性地引入到“媒体”这个领域里来,自阿桑奇之后,各种难辨真伪却影响深远的文件从各种私人匿名渠道聚集到这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上来,信息公开变得更透明、更碎片化、更难以控制,也更远离“权威性”。这对以一手严肃调查报道为生的时政类平面媒体,确乎是难以承受之轻。

尽管纽约时报的新媒体观察员大卫•卡尔在片中讥讽了网络新闻其实全无一手货,但纽约时报此后和维基解密的合作成了报业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举动。很难说这是妥协,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这个实力雄厚、信誉笃定的平台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浊扬清”,要知道,“真实可靠”是网站信息源的“命门”。

这一步的跨出是痛苦的,纽约时报此前步步败退,广告收入和其他平媒一样大幅度下滑。年轻一代读者不愿意读长篇文字报道而更愿意读图,日常更是没有阅览报纸而只有挂微博看视频的习惯,这是所有报纸杂志必须正视的现实。在片中,一个在纽时服务数十年的普通员工在裁员阴影下自愿离职,这一幕让银幕前的平媒人心有戚戚。

众所周知,现在所有主流媒体几乎都推出了iOS和Android平台下的推送软件,这是大势所趋。此外,纽约时报的电子版今天已经演变成收费模式,美国有不少知名报纸杂志也采取了这一做法。这种必然有利于报纸赢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却有力地挑战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在产权保护薄弱、从来都习惯各种免费大餐的国家或地区。

《头版》一片尽管弥漫着守旧者的感伤,但也时刻流露出荣誉感。纽约时报从上到下,每一个员工都在极力适应这个崭新的时代,并为报纸转型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他们持有的乐观和务实态度打动并感染到了我们这些远在大洋彼岸、媒体形态还极大落后的同行。未雨绸缪也好,赶鸭子上架也好,作为世界报业巨头,纽约时报以一部纪录片做出了表率。

纽约时报头版内幕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2011)

又名:头版:纽约时报的一年 / 第一页:纽约时报的一年

上映日期:2011-01(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片长:92分钟

主演:David Carr 

导演:Andrew Rossi 编剧:Kate Novack/Andrew Rossi

纽约时报头版内幕的影评

苏玉
苏玉 •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