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巫山风雨夜》,38岁的伯顿。尽管黑皮糙脸,顶着他的鸡窝头,却有一种独特的慵懒性感。一个不想诱惑别人,却活色生香的酒鬼,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浓浓的荷尔蒙。
和他演对手戏的黛博拉蔻儿在11月7日的日记里写道:“我真的很喜欢和理查德一起工作。轻松,敏感,有趣。他有着非凡的记忆力——他能滔滔不绝地说出诗歌和台词。莎士比亚,狄兰托马斯,《圣经》,你可以随便点名,他都可以背诵。
他现在坐在他的巅峰,强大、自信。但他是一个有幽默感和谦逊的,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我希望我能看到他的新作品《哈姆雷特》,我想知道它是什么样的。”
田纳西的剧本里,伯顿扮演的这个爱尔兰牧师香农,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酗酒,和女人偷情,时而怀疑上帝时而归罪自身,还会自残,把脚割得鲜血淋漓。只有酒精才能让他逃避这些偏执,假装自己在玩世不恭。
女人们试图救赎他,阻止他的自杀行为,在他自杀未遂后把他捆起来,可最终他还是在结局时自杀成功了。
这个角色出奇地吻合他的人生,甚至还预测到了他的结局。只是导演约翰休斯顿不知道,为了让观众喜欢,他把结局改成了香农没有死,和旅店女老板在一起了。
伯顿很不喜欢这个更改,还连夜来找黛博拉蔻儿喝酒,分析这样修改的弊病,她也赞同他的意见。只是最终剧本还是被改掉了。
我觉得,伯顿这时候是入戏了,他把香农当成了他自己,伯顿的表演方式不是自己变成了角色,而是角色变成了自己。
也就是说,如果他,理查德伯顿真实生活在这个剧本所勾织的世界里,他经历这些人这些事,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么选择。他要顺从本心,才能成功地塑造角色。
一年前的圣诞节刚刚自杀未遂的伯顿,现在还想自杀,就和香农投海自尽被女老板叫人救了,结局他再次自杀了一样。这是伯顿自己会选择的结局,所以他不愿意改成他和女人凑合着活下去的结局,只为了迎合观众。
尽管导演把这个结局改了,让香农活了下来。可伯顿的心中还是遵循着原来的结局,所以这部戏的拍摄进入尾声时,他的抑郁症复发了。
在杀青后剧组解散了,他也没有返回美国,而是在这个渔村常住下来,白天躲在房间里不见人,晚上趴在泰勒肩头哭泣,他不想再回到好莱坞,回到那个花花世界去了。
他的精神越来越坏,事业却越来越好,这部戏票房大卖,让他成为这一年好莱坞的“十大票房巨星”,正式进入伟大电影演员之列。
来看看这个迷人的酒鬼+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