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了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的小说《流俗地》,开始对已经在异国扎根生活了几代的华人感兴趣。

刚好《姥姥的外孙》讲得就是这样一位泰国华侨的故事。

泰国华人不像马来西亚华人那样将中国的文化文学以及各种传统完整地传承了下来,泰国华人如今已经可以说是完全融入了泰国社会,电影里姥姥的外孙阿安,他知道自己是泰籍华人,但是他不会说也听不懂闽南话,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彻底的泰国人了。

看世界各地的华人的故事,他们总是在讲传承,但是全世界除了马拉西亚拥有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之外,其他地区的华人都不可能接受到完整的华语文化教育,那么他们的传承靠什么呢?或者说他们真正传承的东西是什么呢?

电影最后安带着姥姥的遗体告别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车子一边开,安一边敲姥姥的棺木告诉姥姥出门了,上桥了,过河了,来到新家了,我的眼泪跟着哗哗地流,姥姥说过如果她买到一个很贵的墓地,她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

阿安这样就算回应了姥姥的爱吗?姥姥是那种就算死了也要操心自己后代的女性,这是华人传承的一部分吗?

《姥姥的外孙》用平淡平静的基调将一位华人女性人生最后的旅程记录了下来,晚年的她一直独居,年过七旬依旧每天早上做一点小生意,她小心翼翼地力争不给儿女添麻烦,她的孩子们总是在重要的日子出现,然后又消失,你只有跟她走得足够近,你才能了解到她心中真实的期望和盼望,才能了解她们真正的幸福和哀伤。

你只有跟她走得足够近,你才会知道她讨厌新年的第二天,因为剩饭剩菜怎么也吃不完;她盼望着儿女们回来,又不希望他们常出现,因为“过得好就不会来”;就算是得了绝症,在捐棺材的时候她也不会忘记帮自己的儿子祈求大富大贵的人生。

你会发现,即使是远离故土生活了百年,华人母亲依旧长着同样的面孔,她们没有自己,她们的一生就是以家庭为圆心,以儿女的需求为半径画一个又一个圆圈。希望自己战胜病魔,但是活着从来不是为了自己,存在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儿女无尽的索取,这也是一种传承吗?

你只有跟她足够近,你才知道她曾是一个富庶的华人家族的女儿,她在父母临终之前尽心尽力地照顾,然而她的父母将所有财产尽数留给了她的大哥。

然而对父母的做法终生耿耿于怀的她,记得为大儿子祈福不吃牛肉,记得外孙小时候种下的石榴树,记得为外孙存下的每一笔钱,她将自己的儿子,外孙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在内心祈祷他们实现梦想,心里也从未想过自己的女儿吧。

她与自己的父母一样,也选择无视一直在无条件付出的女儿,将自己唯一的房产留给最不争气的儿子。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也是我们华人一代一代永不断绝的传承。

所以,姥姥到底在想什么啊?她发现大儿子对她好其实是想要她的遗产的时候,她选择换掉脚上的鞋,可是她的小儿子不是一直这样吗?

当她发现阿安在网上卖自己的房子的时候,她到底在想什么呢?当现实戳破这一切,也丝毫没有动摇她最终做出的任何决定,这是传承的力量吧?

电影的英文名叫《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这个故事以外孙受到表妹的启发开始觊觎得了末期癌症的姥姥的房产开始。这个最普通不过的家族中,两儿一女,阿安的母亲所有戏份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照顾姥姥,是我们身边许许多多普通家庭中女儿的样子,她从头到尾都在满足母亲的要求,从未开口说过她想要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遗产,是不是意味着在争夺遗产这件事上,女儿连表达自己想要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的遗产的资格都没有?

做为这个家族的第三代,阿安算是替母出战吗?这种现实生活中看似合理的桥段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同时这也是传承的一部分吧。

温馨,感动,愤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如果争下去,似乎也不会改变。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

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只有这句话,震耳欲聋。


中国家庭The Chinese Family (Working Title)(2024)

主演: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 彤达婉·奔提维此弓 

导演:帕特·波尼蒂帕特 

中国家庭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