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6-22

蓝色果冻海:耐人寻味

  一部好的电影,色调平衡统一,对白言简意赅,情景设置和字幕跟进节奏统一,画面分割布局新颖,音乐协调,还有多处细节的体察。就好像一个好的摄影师总能捕捉到对象最有质感的一面。看完此片我已成长为疯狂的截图党,脑海里不禁想起了老夫子漫画中很多节都取名为耐人寻味。
导演细致入微地体察民情,剥开生活的外壳,不安中也要凸现美感。可能因为是夫妻导演,男性视觉混合女性视觉,运用了船和水母这两个意象,三个女主的故事穿插介绍。

她和他在婚礼舞池中央幸福的相拥慢舞,牵着果绿色的气球,被坏掉的门锁要挟,翻门坠落崴脚。在治疗台上,他与她相望谈到去度蜜月,医生说“为何要去加勒比海?你们彼此相爱就够了”。在宾馆里,她不断抱怨,不论他说什么,她总是兴味索然。她的抱怨挑剔源于缺少安全感。
他如此寡淡的蜜月,小心翼翼用手护着橙汁爬上八层楼端给妻子,尽其所能的满足包容对方,难得一笑告诉女作家用永远会比永恒多些安慰,在电梯楼梯与她相遇浅谈,用脚试探那搁浅的水母。

巴特雅哑然失笑毫无生气的脸以及茫然无措的眼神,散乱的头发,只,掖进一半的衬衫。当真是漫不经心么?还是早已习惯逆来顺受,心无所、任人为欺。她从来不动声色。不会挽留男友,父亲呵护新欢没时间联系她,母亲忙于慈善事业更无暇顾及她。整个电影唯一一场暖色是她在路边翘首等待,她一袭白裙抱着一束黄色康乃馨,路人在她身边游走,还是没人来接她,蹲坐下埋头,拿花也委屈地零落在地。 躺在病床上,那伸过去的手和渴望被关怀的心,以为触手可及的那抹温热,却只迎来匆匆离开的背影。
最开始她也是孤单地坐在海边,那倦怠的侧脸。没有人愿意顾及她,她要么被欺要么被炒要么被冷落。如此粗糙的人生,即便回到家里,一张床一个柜,脱落的墙灰,漏雨的天花板······病中坐起床边无人陪伴,好吧我想逃离,孤单游走在街头,单薄的身躯穿梭在夜色中,弯下腰绑好鞋带,继续漫无目的,忽地落雨,我张开双臂,我没注意的是身后印有妈妈的海报,那庇佑的双手正好盖在我的头顶。已成漂流的陋室在月光下水影交晃,漂浮的电话传出妈妈催促却不见关怀的留言。

她在婚宴上抓拍幸福背面的无奈与酸楚,执拗的只拍她愿意拍摄的画面,漠然地抽烟,跃起反抗。她的父母是纳粹幸存者,,,

她的大眼睛盛满未知的好奇,灵动的调皮,不肯拿掉红白相间的泳圈,逃走时把衣服脱掉。她是小时候的巴特雅。

她的从容淡定优雅,不喜光,讨厌宾馆所以选在宾馆自杀。

她身在异国奔波作佣,只有每次打给儿子的电话能给予她一丝安慰,站在出窗外想着要买下这有高高桅杆的船送给儿子生日礼物,眉头微皱时常要宽慰自己。乍一看,竟让我想起邓丽君,温和的媚眼圆润的脸庞。

她不耐烦,只有面对女儿才会妥协的笑

他告诉巴特雅那么多失踪的人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折着纸船。要知道,有些人就这么悄无声息抽离了生活且不被他人察觉,没有谁会真正在意你的遗失。他递给她面包。

电影中有很多隐喻,巧妙的揭露。门象征着夹缝中求生。导演选了好几个镜头都是狭窄的空间维度,人夹在中间,让一幕幕场景上演。生活的河流让我们相聚擦身而过后又分离。我们无情地被生活榨干。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都在坚持后向生活妥协,展示给我们真实的人生。电影是个梦,偶尔需要加些猛料。一切都像是热油滚沸前的沉默。最后巴特雅追逐童年的自己奔向大海,有突出重围之感。卖冰激淋的老爷爷坐在岸边,圆了她儿时未了的心愿。
意外和惊喜有之,起承转合,拍摄的角度等等都是神来之笔。

第一次谢影评,断断续续的语言无法条分缕析的表达。

蓝色果冻海Les méduses(2007)

又名:蛇发女妖 / 水母 / Jellyfish / Meduzot

上映日期:2007-06-28片长:78分钟

主演:莎拉·阿德勒 Nikol Leidman Gera Sand 

导演:希拉·格芬 埃特加·凯雷特 编剧:希拉·格芬 Shira Geffen